鱼投饲率怎么计算
- 养殖问答
- 2023-05-29 10:00:31
- 742阅读
鱼友们都知道,饲料是养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饲料投放量也是影响养鱼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正确计算鱼投饲率就成了鱼友们探讨的话题。
首先,饲料投放量的计算应该根据鱼的数量和种类、水质状况、季节、饲料品质等条件来确定,以下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饲料投放量计算的几个要素。
一、鱼的数量和种类
鱼的数量和种类是计算投饲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相同种类鱼的投饲量会随着鱼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同种类鱼的投饲量也会根据其不同的口器和饮食习惯有所不同。
二、水质状况
水质状况是影响饲料投放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水质越佳,那么鱼的食欲也会越好,需要的饲料就会相应增加。因此,水质状况需要定期检测,不宜过于混浊或过于清澈,适合鱼生存的水质是微浑或略清的。
三、季节因素
季节因素也是影响饲料投放量的重要因素。夏季温度高,鱼的新陈代谢会加快,饲料的消耗也会增加。而冬季则需要减少饲料的投放量,因为鱼的新陈代谢变慢,需要的饲料也会减少。
四、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是影响饲料投放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质量的饲料,其营养含量更丰富,可以满足鱼的生理需求,因此需要的饲料量也会相应地减少。
以上就是计算饲料投放量的几个要素,根据这些要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饲料投放量。
一、以鱼的体重为单位计算法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是:每千克鱼体投放饲料量=鱼的体重(克)*所需饲料量(克/千克鱼体重/天)/1000
例如:每只重100克的鱼每天需要食量为2%的饲料,那么每千克鱼体需投放的饲料量为200g*10只鱼/1000g=2g。
二、根据鱼的头数计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体重的鱼群,根据鱼的头数来计算投饲量。通常,每天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5%。
三、根据鱼池面积计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整个鱼池的投饲量计算。根据鱼池的面积来计算,一般每天投喂饲料数量为鱼池面积的1%~2%。
综上所述,饲料投放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鱼的数量和种类、水质状况、季节、饲料品质等多个因素。在计算饲料投放量时,应注意在适量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喂养过多而引发浪费和水质变差。
一条草鱼一天要投多少饲料,养殖草鱼的饲料要怎么算?
由于草鱼不能在静水中产卵,因此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为适宜的产卵场所。
繁殖期:草鱼的繁殖期和鲢鱼相近,较青鱼和鳙稍早一些。生殖期为4月到7月左右,大多集中在5月间。当水温能稳定在18℃左右时,草鱼将大规模的产卵。
草鱼
产卵方式:草鱼通常是在水层中进行产卵,鱼体不浮露水面,习称“闷产”,但遇到良好的生殖生态条件时,如水位陡涨并伴有雷暴雨,这时雌、雄鱼在水的上层追逐,出现仰腹颤抖的“浮排”现象。卵受精后,因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5毫米上下,顺水漂流,在20℃左右发育最佳,大约30-40小时孵出鱼苗。草鱼养殖管理
池塘消毒: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放养时间: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草鱼
饲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生。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草鱼
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冬天喂草鱼方法 冬天喂草鱼方法介绍
饲料投喂技术是饵料鱼培育中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投喂不合 理,饲料质量再好也得不到应有的养殖效果。词料在水中容易溶失,水生动物的摄食状况不易观察,给定量投饲带来一定困难,在 养殖过程中,词料投多或投少不仅会直接影响养殖成本,而且会影 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1)日投喂量饵料鱼的日投喂量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能否 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投喂量不足时,鱼常处于半饥饿状 态而不增重,若摄人的营养不能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需要,还会减重,这样既造成饲料浪费又增加成本;如投喂量不足,还会引起鱼群激烈抢食,导致收获时饵料鱼的个体大小差异大。投喂过量时, 不但词料利用率降低,而且污染水质,严重时会引起鱼病甚至泛塘。饵料鱼的日投喂量以投词率表示,即以摄食鱼总体重的百分比 (%)表示。不同词料、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水温条件下,日投饲率是不同的。在鱼苗和鱼种培育阶段,正常生长时每千 克体重每日营养需要为:蛋白质1.4克,脂肪2.1克,糖类10.4 克,能量445.6千焦。配合饲料在含粗蛋白质32.9%、粗脂肪 6%、糖类30%情况下,饵料鱼每日以3. 5%的投饲率可满足正常 生长需要。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在鱼苗和鱼种阶段的营养(如蛋白 质)日需量,与上述基本相同。饵料鱼培育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其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如果鱼种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30% 以上,在适宜生长水温下,每日3%〜5%的投饲率是适宜的。罗 非鱼每千克体重日需蛋白质8.75克,若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 30%左右,每日3%的投饲率可以满足需要。在考虑饵料鱼的适宜投喂量时,既要考虑其营养需要,也要考 虑其饱食量(一次投喂使鱼吃饱时的食量)的满足。如果鱼摄食的营养量足够而达不到饱感,仍然感到饥饿而不停觅食,则消耗体 能,影响生长。不同鱼类的饱食量有差异,大概为鱼体重的10%〜 20%。按该饱食量计算,配合词料以3%的投饲率,每日分2〜3 次投喂,可使鱼得到饱食感。因为配合伺料是干的(含水分10% 左右),鱼摄食后,消化道要吸收大量水分使饲料成为糊状。一般 摄入鱼体重1%的配合饲料,在消化道内形成糊状后,重量可达鱼体重的10%。此外,饱食量因鱼的个体大小、水温、水质和词料 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鱼的日投喂量亦应根据其个体大小、水温、水质和伺料种类而调整。鱼苗和鱼种阶段,鱼的代谢强、生长 快、肠道容量大,故投喂量大些,日投喂配合饲料量为鱼体重的 4% 〜6%。饵料鱼经投喂词养后,个体增长加快,每隔1周要调整1次投 喂量,应根据鱼的体重增加而增加。(2) 日投喂次数日投喂量确定以后,投喂次数就关提高饲料效率和加速鱼的生长。日投喂次数多而量少,每次食量不足,费时费力;投喂次数少而量多,词料摄食不完,浪费。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水温情况下,曰S:也不同。投喂次数与饵料鱼的个体大小有着相反的关系,每天投喂次数要多些,随着鱼体增大,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殖模式,日投喂量和次数也不相同,如池塘养殖鲢、草、鱼种培育阶段日投喂3〜4次。(3) 投喂方法饵料鱼类养殖是在池塘水体中进行的,喂方法掌握不好,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在伺料投喂时,应吃到。饲料投喂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人工手撒投喂和自动找喂。投饵机定时、定量、有规律地投喂,优点是投词均匀费少,可以节省劳动力,其效果优于人工投喂;以人工_时,应尽量做到一把一把地将饲料投到水中,切勿把饲料水中,词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溶失,饲料利用率污染水质。每次投喂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让95%鱼 ,吃饱即可。
望采纳
为什么说投饲量确定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1、草鱼属鲤科鱼类的“无胃鱼”,摄食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有胃鱼类。但是在目前气温偏低的情况下,建议1天投喂1-2次为宜,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量为总投饲量的30%—40%,下午投喂60%—70%。草鱼鱼苗阶段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和大规格的草鱼次之,一般采用定点投喂,即在固定食台上投喂。
2、一般分为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两种。人工投喂需控制投喂速度,投喂时要掌握两头慢中间快,即开始投喂时慢,当鱼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当鱼摄食趋于缓和,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要慢投,投喂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机械投喂,即自动投饲机投喂,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并具有省时、省工等优点。
3、投饲量是指单位池塘面积每天投喂给养殖草鱼的饲料数量。投饲量=单位面积草鱼存塘量×投饲率,投饲量既要满足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过量,过量投喂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且污染水质,影响草鱼的正常生长。草鱼投饲量因水温、溶氧和其它水质因子的变化应作适当调整。
罗非鱼各阶段的饲料投喂量怎样计算
1、鱼的种类 不同鱼类因其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摄食量亦异,故对投饲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草食性鱼类摄食量为最高,杂食性鱼类居中,肉食性鱼类为最低。同样投饲量也如此,如草鱼的投饲率为5%,而鲤鱼、青鱼为3%左右。在同一水温下(15℃),50~100克重的鲤鱼要求投饲率为2.4%,而虹鳟则为1.7%。
2、鱼的体重 幼鱼阶段,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快,需要更多的营养,摄食量大;随着鱼体的生长,生长速度逐渐降低,所需的营养和食物就随之减少。所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种阶段的投饲率比成鱼阶段的投饲率高,这是因为投饲率是以占鱼体重的百分率计算的,而鱼类摄食量并不与体重的百分率呈正相关,而呈负相关。如鲤鱼在28℃水温下,体重为2~5克时,投饲率为11.6%;而体重为800~900克时,投饲率为1.9%。
3、水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的温度变化而改变。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类新陈代谢的强度,因而亦就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各种鱼类都有一个适应温度,在适温范围内,鱼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鲤鱼(50~100克)的摄食率在水温15℃时为2.4%,20℃时为3.4%,25℃时为4.8%,30℃时为6.8%。为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应根据不同水温确定投饲率。在一年当中,各月水温不同,其投饲量的比例也有变化。
4、水质水质的好坏对鱼类摄食,生长影响很大。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溶氧充足,有机物少,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反之,摄食下降,生长缓慢。尤其是溶氧的含量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说来,水中溶氧含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饲料消化率高,摄食量大,鱼生长快,饲料系数低;相反,水中溶氧含量低,鱼类生理不太适应,使摄食量和消化率降低,呼吸活动加强消耗较多的能量,因而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低下,饲料系数高。有资料表明,鱼类在最适生长水温时,水中溶氧在3.5毫克/升以下和3.5毫克/升以上时,饲料系数几乎要相差一倍。喻清明等人试验指出,草鱼在水中溶氧2.5~3.4毫克/升比5~7毫克/升时,饲料系数要增加1.34倍,摄食量下降35.9%,饲料消化率下降61.2%,生长率下降64.4%。
5、饲料品质与营养 饲料品质低劣,霉烂变质,影响鱼类摄食,甚至鱼类拒食。饲料料营养价值高,投饲量低饲料营养价值低,投饲量则需提高。特别是饲料蛋白质含量,对投饲量影响最大。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200克以下的,投喂罗非鱼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饲料可以自己配,也可以投喂全价料。
池养罗非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有条件的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