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怎么养殖

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鳜鱼是我们常见的鱼类之一。但是在市场上,鳜鱼的资源十分有限,其价格也十分昂贵。那么如何在自己的庭院或者塘口中养殖鳜鱼呢?本篇文章将会针对鳜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一一阐述。

一、鳜鱼的生态习性

鳜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的清澈、营养丰富并且氧气充足的水域里。因此,在鳜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模拟这种环境,为其提供充足的饵料和氧气,才能让其正常生长发育。

二、鳜鱼的水质要求

在鳜鱼的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繁殖。因此,为了保障鳜鱼的生长状态,需要理解其水质的要求。

1.水温要求

鳜鱼生活在温度比较稳定的水域里,需要在15度以上的水温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低时,鳜鱼的饵料消化速度会减慢,影响其摄食量和生长速度。

2.水质硬度

鳜鱼的生存和繁殖条件较为严苛,需要水域硬度高。在鳜鱼的养殖中,硬度应该控制在100-200ppm之间。过低的硬度容易使鱼类缺乏钙质,而高的硬度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导致鱼类生长缓慢。

3.酸碱度

鳜鱼在酸碱度为7.0-8.5的水质中生长繁殖的效果最佳。在鱼塘的水质调理中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

三、鳜鱼的饲养管理

1.饲料

在鳜鱼的养殖过程中,适当的饲料是鱼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喂养鳜鱼需要选用多种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常见的饲料有鱼粉、虾皮、豆粕、玉米粉等配制而成的饲料。

2.水质管理

在运行鱼塘时,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充氧,定期换水和补充生物解氮的菌剂,避免水质过度污染造成的水土失衡,影响鱼的健康状况。

3.防疫和疾病预防

在鳜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合理施肥,定期添加矿物元素。同时,定期给鱼进行换水和加药,以预防或治疗鱼类出现的疾病。

四、鳜鱼的繁殖与孵化技术

1.鳜鱼的繁殖技术

鳜鱼的产卵期在春季,需要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不要过度施肥和使用化学药物。在产卵前需要根据鱼的性别分开护养,给予优质的饲料,提高其产卵的几率。产卵时需要设置一定的产卵场,保证卵子可以沉淀到底部。

2.鳜鱼的孵化技术

孵化期为6-7天,需要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水位,并给予合适的饲料。孵化后需要采取逐渐增多饵料的方式进行喂养。同时需要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定期换水,以保证小鱼的成活率。

五、结语

鳜鱼是一种生长繁殖比较严苛的鱼类,需要在其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饲养管理、繁殖与孵化技术方面多加调理。只有保障这些要素,才能让我们在家中相对轻松地养殖出高质量的鳜鱼,好品质又美味。



桂鱼养殖的方法 桂鱼怎么养

1、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2、池塘条件

鳜鱼怎么养殖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3、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4、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

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5、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鳍科、鳜亚科。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成鳜养殖的池塘面积以6-8亩为宜。池塘太大,不易管理;池塘太小,水质容易恶化,严重时会引起缺氧,且常导致鳜鱼患病。水深应保持在1.5-1.8米。池底保持15-20厘米的壤质淤泥。新开挖鱼塘无淤泥或砂质淤泥的池塘可施用适量有机肥,以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培育适宜的水质。过多淤泥的老塘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深的淤泥。池底有一定坡度,低处有30厘米集鱼坑,便于捕捞。池梗也要建成斜坡,以便于在池边种植水草或水生蔬菜。

养殖鳜鱼池塘应专人管理,检查早、中、晚巡塘。早晨巡塘要观察鳜鱼有没有浮头,饵料是否充足,如遇鳜鱼浮头应及时开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若饵料不足,则要增加投喂量或投喂次数。中午巡塘要观察水色、透明度和天气状况;水色过浓,在透明度低于40厘米要加水,天气闷热也要加水或开增氧机。傍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如发现鱼群不活泼、鳜鱼独游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