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棚潮湿怎么办
- 养殖问答
- 2023-05-22 17:27:26
- 748阅读
最近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关于他们在养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鹅棚潮湿。鹅棚潮湿不仅会影响鹅的生长和健康,而且还会引起细菌滋生,导致鹅死亡率上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鹅棚潮湿怎么办。
了解鹅对环境的需求
在解决鹅棚潮湿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鹅对环境的需求。鹅是比较适应低温和湿润环境的鸟类,但同时也需要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因为鹅在休息和睡觉时会分泌水分,加上饮水和食物的摆放,容易导致鹅棚潮湿。因此,要想保持鹅棚的干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饮水量和饲喂量
首先,控制饮水量和饲喂量。一些农民在饲养鹅的过程中,可能会过度投喂和灌水,导致鹅种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同时也会在鹅棚内留下太多的水分。所以,合理控制饮水量和饲喂量是关键。
及时清理鹅棚
其次,及时清理鹅棚。每天清理鹅棚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防止饮水器和饲料腐烂导致恶臭和滋生细菌,也可以清理鹅粪和羽毛。鹅粪、羽毛和水都会影响鹅棚的湿度,清理干净可以减少湿度。
增加通风
第三,增加通风。增加鹅棚的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湿度。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在鹅棚顶部安装一些窗户或者风扇。
保持鹅棚干燥
最后,保持鹅棚的干燥也是非常重要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和鹅粪的滋生可以有效地控制鹅棚的湿度。对于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以使用干燥剂来吸收水分,同时也可以增加鹅棚的通风效果。
总结
鹅棚潮湿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鹅对环境的需求,并且采取措施来保持鹅棚的干燥和通风。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让我们的鹅健康成长,减少鹅的死亡率。
幼鹅饲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有很多人都在 饲养 幼鹅,那么大家知道幼鹅的饲养 方法 吗?饲养幼鹅应该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幼鹅饲养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幼鹅饲养的注意事项
1、盖好鹅棚。雏鹅体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必须要有专用鹅棚。一般土墙、泥地的民房可代用,但要求高燥、冬暖夏凉、避雨,鹅棚附近应有水塘和草地,同时要防止鼠害。
2、分群饲养。1-15日龄的雏鹅应放在篮筐内或芦席折圈内饲养,以防止打堆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每只篮筐可放1-5日龄雏鹅25只。20日龄后,用大的芦席折子圈养,每圈80-100只。在饲养过程中,注意强弱分群。
3、保持温度。雏鹅既怕冷、又怕热,很容易患感冒,因此,鹅棚内的室温应在25℃以上。目前,保温方式大都采用自温 育雏法。冬天,在篮筐上加盖被絮或被单来保暖,春末夏初天气转暖篮筐上也要加盖沙布,以防蚊虫叮咬。如温度适宜,雏鹅安静无声,彼此依靠,但无打堆现象 如温度偏高时,雏鹅则发出短促的急叫声,行动不安,分散在篮筐的四周,张喙喘息,应及时揭被,抄动起身散热如温度偏低时,则叫声低沉,音节拖长,聚集打 堆,应立即抄动疏散,加被保温。
4、做好卫生防疫。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和卫生。进雏鹅前半个月对鹅棚进行彻底消毒。每次喂食时,应及时更换垫料,晒热 的垫料应凉一下后再铺,免得雏鹅受热。喂食用的器具均应及时清洗消毒。引进的幼鹅,如果其母鹅未经注射小鹅瘟苗进行母体免疫的,则要注射小鹅温卵黄苗或血 清,对幼鹅进行免疫接种,对其他疾病如白痢、霍乱等也应及时预防。
幼鹅饲养的方法
1 加强雏鹅的育雏工作
1.1 雏鹅破壳前准备
育雏前, 育雏室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十分必要, 关系到整个育雏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 加强育雏室的管理应该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育雏室应该选择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等较好的地点,同时相应的干燥条件也必须满足相关要求。育雏工作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 所以对于从事育雏的工作人员而言,育雏人员的素质与育雏的效果和质量息息相关。因而在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中, 应将人员培训作为一个单独的版块, 加强技术培训。 在育雏前, 对于相关的育雏药品也应该准备齐全,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2 育雏工作的开展
雏鹅的选育工作是一项十分严格的技术工作, 雏鹅的选取, 不仅要看雏鹅的体型, 叫声, 同时也要了解雏鹅的抗病性。 对于体弱多病的雏鹅, 应该及时予以淘汰, 保留那些身强体壮, 活力十足的雏鹅, 以提升雏鹅群体的整体质量。 对选育好的雏鹅, 接下来的喂养工作也应该加强力度, 争取培育出品种与质量较好的雏鹅。
2 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
2.1 雏鹅饮食管理
雏鹅的第一次饮食很重要。 刚孵出的雏鹅的喂食应该在出壳 1d 以后, 雏鹅的饮食, 温度控制在 36~37℃比较适宜,选择饲料以易于消化的优先。
2.2 雏鹅饲料的调配
雏鹅饲料的调配必须适合其生长发育的要求, 不同的雏鹅品种应该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的调配饲料的方法。 雏鹅的饲料必须加工成粉末, 并将其搅拌成糊粥状。青饲料必须切成易于雏鹅消化的丝状。
2.3 雏鹅的饲养方法
雏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青饲料的需求不断加大, 因此, 在日常饲养雏鹅的过程中, 应该适当加大青饲料的比重。同时, 控制好青饲料的施用量, 不可过多, 亦不可太少。对不同日龄的雏鹅, 应该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 如 10 日龄以内的雏鹅, 白天饲喂 6~7 次, 夜间喂 2~3 次。10~15 日龄精饲料喂4 次, 白天要减少到 3 次, 夜间要减少到 1 次, 青饲料可随意采食。合理的饲养方法对雏鹅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雏鹅的分群管理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雏鹅在大小和强弱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若仍以同样的标准饲养雏鹅, 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大而强的雏鹅抢夺了大量的饲料, 小而弱的雏鹅会越来越弱小。因此对强弱差异较大的雏鹅, 应该按照大小强弱实行分群饲养。
3 雏鹅的管理
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由于刚出生的雏鹅自身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 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还比较弱。由于雏鹅绒毛稀而短, 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 因此, 应对雏鹅加强保温工作,为其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 如果雏鹅室温度较低,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大量雏鹅压伤、 踩死, 而温度过高时, 雏鹅则表现为张口呼吸,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所以适宜的温度是雏鹅健康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不同日龄的雏鹅,应将育雏温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育雏温度为:1~5 日龄 27~28℃, 6~10 日龄 25~26℃,11~15 日龄 22~24℃,16 日龄后可控制在 18~20℃。雏鹅室的湿度的合理控制也有利于减少雏鹅的发病率,干燥清爽的环境最为适宜, 湿度的控制应该控制在 60%~65%为宜。
3.2 通风条件的控制
适当的通风是保证鹅舍空气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通风又和保温互相矛盾,所以应尽量协调温度与通风的矛盾,在该通风的时候适当通通风,以减少室内的异味, 在需要保温的时候, 减少通风次数, 稳定室内的温度。
3.3 光照调节
光照条件的好坏对于雏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接受适当地阳光照射能够促进雏鹅健康成长。 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 雏鹅在5~10 日龄时, 可逐渐增加室外活动时间, 接受光照, 增强雏鹅的体质。
4 注意事项
畜禽的卫生防疫工作历来是饲养过程中的难点。 雏鹅的饲养管理, 稍不慎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对于雏鹅的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减少雏鹅的病发率。 雏鹅在 5~7d 饮水中按说明添加硫酸红霉素、 恩诺沙星等药物, 预防细菌性疫病发生。种鹅在产蛋前 1 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 这样母鹅产出的蛋再孵出的雏鹅就具有了抗小鹅瘟的母源抗体。同时, 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雏鹅, 还应注射不同剂量的疫苗。雏鹅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对于饲养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饲养雏鹅的工作中既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又要加强雏鹅饲养技术 措施 的落实。
幼鹅养殖技术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舍的准备:育雏前应做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备好火炉,做好保暖工作,做到舍内光线充足,保温良好,防止贼风,堵塞鼠洞,防止鼠害,门口设有消毒槽。
2.育雏用具准备:育雏用具如圈栏板(穴子)、食槽、水盆等要准备好,最好用5%热火碱水洗涤,并用清水冲净,或用高锰酸钾0.05%洗涤。围栏垫草要干燥、松软、无腐烂,最好用稻草。温度计挂在育雏舍墙上。
3.育雏用药品准备:如禽力宝、葡萄糖、维生素C、含碘食盐、高锰酸钾、青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驱虫药等。
4.准备好育雏饲料:最好用雏鹅专用饲料。
5.育雏方式:建议最好垫草平养,注意保温。
6.疫苗准备:小鹅瘟血清、小鹅瘟弱毒疫苗。

8.做好雏鹅的运输准备工作,雏鹅运输要注意保温,防止挤压,防出汗。
雏鹅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雏鹅入舍后,首先提早进行饮水,欲称潮口,饮水最好用禽力宝,用温开水(最好25℃左右),每包禽力宝溶于10kg水中。饮水中最好加入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每只1万单位)或氟哌酸(按 说明书 )或痢特灵(0.01%),防止下痢。做到每只雏鹅都要喝到水,然后自由饮用,水盆水面水位以3cm为宜。
2.及时进行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即雏鹅进舍饮完潮口水后约1小时左右即可开食。
3.1~3日龄:舍温30℃~28℃,湿度60%~65%,鹅群以20~25只/m2为宜,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1~2次),以开口料为主,以后逐日增加,同时要满足其饮水。
4.4~10日龄:舍温28℃~25℃,湿度60%~65%,鹅群以15~20只/m2为宜,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2-3次)。从4日龄开始,饲料中应加入些砂粒,大小以能吃下为宜,天气好可以进行放牧,同时要保证饮水。
5.11~20日龄:舍温25℃~20℃,湿度65%~70%,鹅群以15~12只/m2为宜,每天喂6次(其中夜间1~2次),用放牧增加雏鹅运动,放牧前不喂料。
6.21~30日龄:舍温18℃~20℃,湿度65%~70%。鹅群以12~8只/m2为宜,每天喂5次(其中夜间1~2次),逐渐延长放牧时间,白天全天放牧,保证饮水。
7.饮水:水质要清洁,最初以25℃温开水,1~7日龄用禽力宝水溶液,最好在水中加入痢特灵或庆大霉素或高锰酸钾等可防止下痢,供水要充足,防止暴饮造成水中毒,并做好饮水用具的勤洗、勤换、勤消毒。
雏鹅育雏期注意事项
1、保温: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调节体温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要做好保温育雏。雏鹅第一周舍内温度为30~28℃,以后每周下降2℃,至16℃为止。
2、防湿:育雏室潮湿影响雏鹅生长易发病,还能降低舍内温度。第一周舍内相对湿度为55~60%,以后随着呼吸和排粪增加,垫料含水量也增加,宜保持相对湿度为60~65%。
3、密度:雏鹅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雏鹅正常生长发育。第一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大雏、小推、健雏、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
4、开食: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铺一块塑料布,四周稍高,喷少量的温开水加少许的葡萄糖或维生累,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开食饲料撒在准备好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由啄食。第一次吃食许多雏鹅不会吃,要敲击平面引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调教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了。
5、防止啄毛:由于喂水不当使雏鹅绒毛淋湿,或不按时喂料,密度过大、氨气过大、灯光过强、通风不良等原因,会引起3~15日龄的雏鹅发生相互啄毛现象,不利其生长发育。预防办法是避免雏鹅身绒毛淋湿,按时喂饲料,同时多喂青嫩饲料及精饲料。
6、放牧:雏鹅养到2周龄后就可以放牧了,选择好天气让雏鹅啄食青草、晒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每次放牧以1小时为宜,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7、防疫:初出壳的雏鹅每只注射一次抗小鹅瘟免疫血清0.5毫升,以预防小鹅瘟的发生,此外还要在不同的时期继续实施免疫防疫。
养鹅小妙招
鹅棚湿度90,对饲养不利。实践证明,当鹅舍相对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被全部叨光。这样的雏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鹅,失去饲养价值。
鹅棚温度不够用 用什么简单迅速升温
1、首先准备工作要做好,在上苗之前,提前做好消毒清理工作,消毒药最好替换使用,不要常年使用一种消毒药物,防止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
2、在鹅苗来之前备好小鹅开口料,饮水可适当加些红糖,根据当地气候调控鹅棚内温度。
3、小鹅上网床后第一天,要保证小鹅先饮水后喂料。放置小鹅的密度要根据气候不同而定,冬季25只/平方米,夏季15只/平方米。控制好温度湿度,温度高湿度低都会加速小鹅体内水分流失,温度太低小鹅会扎堆,容易压死,温度高湿度高容易滋生细菌切会让小鹅湿毛,让小鹅啄毛。
4、给鹅棚通风要在气候温度高的时候进行,譬如在中午,通风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到鹅,避免小鹅着凉生病,在鹅棚内加些绳子给小鹅啄,避免小鹅啄毛。
5、在给小鹅喂料时要注意,前期喂料要少添勤喂,不要喂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以免小鹅因此而产生痛风,小鹅痛风在当前非常常见,各位养鹅人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旦得病,很容易造成小鹅大面积死亡,即使救活,也很容易变成僵鹅,卖不出好价格。平时适当给小鹅喂些青草,饮水器的高度要随小鹅的高度调节,不要太高,避免小鹅因喝水湿毛。
6、在饲喂过程中,弱鹅一定要挑出来,不要和大群一起饲喂,集中管理,管理得当,弱苗也会慢慢赶上大部队。
7、脱温棚内还可以放些大块石灰,可以吸收水汽,给空气消毒,保持鹅棚的干燥,石灰吸收水汽解散后洒地上可以消毒。封闭鹅棚,效果更佳,但是注意要放在小鹅不会误食的地方。
8、不要光用饲料喂鹅,喂鹅离不开青料,想要挣钱,就得在细节上扣,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配料是有经验的养鹅人必备的技能。
如果是保温大棚,并且保温性能比较好。可以使用空调,也可以使用电热设备。打温至三十度是可能的。
鹅舍的建筑,总的要求是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防潮,经济耐用,且设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而又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为降低养鹅成本,鹅舍的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建筑竹木结构或泥木结构的简易鹅舍,也可是砖瓦顶或砖墙水泥瓦顶结构的鹅舍。养鹅只数不多时,可利用空闲的旧房舍,或在墙院内利用墙边围栏搭棚,供鹅栖息。
鹅舍的建筑因鹅群的用途不同而分为育雏舍、育肥舍、种鹅舍及孵化室等几种。
一、育雏舍
3周龄前的雏鹅由于绒毛稀少,体质娇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育雏舍应以保温、干燥、通风、无贼风为原则。鹅舍内还应考虑有放置供温设备的地方或设置地火龙。鹅舍内育雏用的有效面积(即净面积)以每座鹅舍可容纳500~600只鹅为宜。舍内分隔成几个圈栏,每一圈栏面积为10~12平方米,可容纳3周龄以内的雏鹅100只,故每座鹅舍的有效面积为50~60平方米。鹅舍地面用沙土或干净的粘土铺平,并打实,舍内地面应比舍外地面高20~30cm,以保持舍内干燥。育雏舍应有一定的采光面积,窗户面积与舍内面积之比为1:10~15,窗户下檐与地面的距离为1~1.2m,鹅舍檐高约1.8~2m,育雏舍前是雏鹅的运动场,亦是晴天无风时的喂料场,场地应平坦且向外倾斜。由于雏鹅长到一定程度后,舍外活动时间逐渐增加,且早春季节常有阴雨,舍外场地易遭破坏,所以尤其应当注意场地的建筑和保养。总的原则是场地必须平整,略有坡度,一有坑洼,即应填平,夯实,雨过即干。否则雨天积水,鹅群践踏后泥泞不堪,易引起雏鹅的跌伤、踩伤。运动场宽度约为3.5~6m,长度与鹅舍长度等齐。运动场外紧接水浴池,便于鹅群浴水。池底不宜太深,且应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雏鹅浴水后站立休息。
二、育肥舍
以放牧为主的肥育鹅可不必专设育肥舍,且由于育肥期杭州地区气候已趋温暖,因此,可利用普通旧房舍或用竹木搭成能遮风雨的简易棚舍即可。这种棚舍应朝向东南,前高后低。为敝棚单披式,前檐高约1.8m,后檐约0.3~0.4m,进深约4~5m,长度根据所养鹅群大小而定。用毛竹立柱做横梁。上盖石棉瓦或水泥瓦。后檐砌砖或打泥墙,墙与后檐齐,以避北风。前檐应有0.5~0.6m高的砖墙,约4~5m留一个宽为1.2m的缺口,便于鹅群进出。鹅舍两侧可砌死,也可仅砌与前檐一样高的砖墙。这种简易育肥舍也应有舍外场地,且与水面相连,便于鹅群入舍休息前的活动及嬉水。为了安全,鹅舍周围可以架设旧渔网。渔网不应有较大的漏洞。鹅舍也应干燥,平整,便于打扫。以每平方米栖息7~8只70日龄的中鹅进行计算。这种鹅舍也可用来饲养后备种鹅。
育肥舍设单列式或双列式棚架。鹅舍长轴为东西走向,长形,高度以人在其间便于管理及打扫为宜;南面可采用半敞式即砌有半墙,也可不砌墙用全敞式。舍内成单列或双列式用竹围成棚栏,栏高0.6m,竹间距为5~6cm,以利鹅伸出头来采食饮水。竹围南北两面分设水槽和食槽。水槽高15cm,宽20cm。食槽高25cm,上宽30cm,下宽25cm。双列式围栏应在两列间留出通道,食槽则在通道两边。围栏内应隔成小栏,每栏10~15平方米,可容纳育肥鹅70~90只左右。这种棚舍可用竹棚架高,离地70cm,棚底竹片之间有3cm宽的孔隙,便于漏粪。也可不用棚架,鹅群直接养在地面上,但需每天打扫,常更换垫草,并保持舍内干燥。
三、种鹅舍
种鹅舍每平方米可容纳中小型鹅2.5~3.5只,大型鹅2只,以每舍饲养400只左右为宜。杭州地区舍檐高度应为3m以上,以利通风散热,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的比为1:10~20。舍内地面为砖地、水泥地或三合土地,以保证无鼠害或其它小型野生动物偷蛋或惊扰鹅群。一般舍内地面比舍外高出10~15cm,以利排水,防止舍内积水。鹅舍的一角设产蛋间,地面最好铺木板,防凉,上面铺稻草,鹅作窝产蛋。种鹅舍外设陆地运动场和水浴池。运动场面积为舍内面积的1.5~2倍。周围要建围栏或围墙,一般高度在1~1.3m即可。鹅舍周围应种树。高大的树荫可使鹅群免受酷暑侵扰,保证鹅群正常生活和生产。如无树荫或虽有树荫但不大,可在水陆运动场交界处搭建凉棚。
四、孵化室
采用天然孵化时,孵化室应选在较安静的地方。孵化室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窗离地面高约1.5m,窗要开得小,使舍内光线较暗,以利母鹅安静孵化。孵化室面积每100只母鹅占12~20平方米。如用木搭架作双层或三层孵化巢,面积可相应减少。舍内地面用粘土铺平打实,并比舍外高15~20cm。舍前设有水陆运动场,陆上运动场应设有遮荫棚,以供雨天就巢母鹅离巢活动与喂饲之用。人工孵化室要求,根据孵化用机具大小、数量而定,具体规格质量要求同孵鸡用孵化室。既要通风,又要保温、冬暖夏凉,地面铺有水泥,且有排水出口通室外,以利冲洗消毒。
与孵化室相邻并相通的,是有与规模相适应的存蛋库。蛋库中应备有蛋架车,蛋架车上的蛋盘应与孵化机中的蛋盘规格一致,以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