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称鸡蛋的亏损怎么算
- 养殖问答
- 2023-06-09 12:52:04
- 722阅读
在生产过程中,鸡蛋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合格的鸡蛋应该有合理的重量范围。但是,有一些商人在售卖鸡蛋时会故意让鸡蛋过称,这会造成消费者的亏损。那么,如何计算过称鸡蛋的亏损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鸡蛋的重量标准。根据国家标准,鸡蛋的重量应该在50~64克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个范围都是不能出售的。而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买鸡蛋时会认为大一点的鸡蛋就是更好的,这就给商家过称鸡蛋创造了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过称鸡蛋的实际亏损。假设一箱鸡蛋中有100个鸡蛋,过称了10克,那么这一箱鸡蛋的实际重量应该是5500克,但商家会称出5600克,多出了100克。按照每个鸡蛋0.1元的价格计算,这100个鸡蛋的实际价值是10元,而商家却通过称重多赚了10分钱,总计11元。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该如何衡量过称鸡蛋的亏损呢?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实际重量计算出鸡蛋的单价,以此来跟商家的价格进行比较。
以某电商平台上的鸡蛋为例,按照每个鸡蛋0.15元的价格计算,如果商家过称10克,那么100个鸡蛋的总价值就会少1.5元。同时,如果鸡蛋的实际重量是6000克,那么每个鸡蛋的价格就是0.1元,而商家却以0.15元的价格出售,这就是消费者的亏损。
在购买鸡蛋时,如何判断商家是否存在过称鸡蛋的情况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判断:
1.观察鸡蛋的形状。真正的大号鸡蛋往往比较长而窄,如果鸡蛋长而胖,很可能是过称的结果。
2.观察鸡蛋的外表。过称的鸡蛋通常有光泽,而真正的鸡蛋表面比较粗糙,暗淡。
3.观察鸡蛋的数量。商家会故意在装鸡蛋的盒子里面缺少一个或几个鸡蛋,这是为了掩盖过称的事实。
鸡蛋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我们必须了解如何评估鸡蛋的质量和价格,以避免过称鸡蛋的亏损。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夸大宣传,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比较和判断,选择合适的鸡蛋。
一人用8元买了一个鸡蛋,九元卖出,十元买回,十一元卖出,这个人一共赚了多少钱?
这个是IBM的考试题

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是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傻子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总利润变成1元了。
该题考查的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看你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放在首位思考,也测试你在纷杂的交易过程中能否明确自己的位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点,商品的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里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问题,就是说鸡的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i)第一次8元买进,对他来说(也对以后要与他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是8元。然后以9元卖出,这时赚了1元,这里是很显然的,没有疑问。
(ii)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是关键:买走鸡的人(我们称之为B)花了9元才买到的这只鸡,所以此时对B来说(也对以后要与B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就是9元了,如同一开始那人(我们称之为A)花8元买到鸡的时候鸡的成本就是8元的道理一样。
(iii)这时A又从B处将这只成本是9元的鸡以10元买了回来,如果我们从B的角度想,就是B把9元买到的鸡以10元卖掉了,B赚了1元,相对地就是A亏了1元。
(iv)现在A手里的这只鸡是花10元买回来的了,所以对A来说(也对以后要与A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又涨到10元了。
(v)最后A将这只成本是10元的鸡以11元卖给了另一人(就叫C吧),和(i)的道理一样,赚了1元。
然后总结一下:(i)时赚1元,+1;(iii)时亏1元,-1;(v)时赚1元,+1。一共+1-1+1=1元。所以可以说A这家伙脑袋进水了,(i)之后就已经赚到1元了,步骤(ii)至(v)都算白干了,没有效率。
我们现在来看,鸡在C手里,是他花11元买的,就是说现在鸡的成本又涨到11元。如果一开始A就把当时在他手里成本还是8元的鸡以11元卖给C,同样可以达到现在的情况,就是说A原本能赚到3元的,现在只赚到1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其实是亏了2元(即:没有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利润,也是一种变相的亏损)。
经济学上亏两元 数学上赚一元
最近有这样一道算数题: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前面到九块钱这边是赚一元,这是无需争论 毋庸置疑的!!重要是他花十元买回来,到这边8+1=9,花十元买回来所以10-9=1,这里是亏了1元。到这没问题,最重要这边逻辑来了,11元卖掉,11-1=10。这是最后交易得到的钱,我们在10-原来本金八元就=2元。所以最后是盈利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