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榛子怎么种植管理
- 养殖问答
- 2023-06-08 12:50:26
- 716阅读
什么是野生榛子?
野生榛子,属于榛树科,是一种落叶灌木,生长在温带气候中。榛子是一种可食用的坚果,富含维生素E、纤维素、矿物质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
野生榛子种植的好处
从野生榛子收获到多年以来,已经有许多人将野生榛子种植在家庭园艺设施中。野生榛子具有诸多好处,如下所述:
1.能欣赏它的美丽 – 野生榛子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可以通过树枝和叶子的形状欣赏到它的美丽。它还开花,有美丽的花朵和小花。
2.提供坚果 – 野生榛子生长的坚果是可食用的,且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3.环保 – 野生榛子可以提供防止环境不良影响的生态系统服务。野生榛子通常树高不高,不太可能提供充足寄生物的栖息地。
4.低维护成本 – 野生榛子生长得很快,通常可以获得可观的收成,而只需要很少的维护。如果种植的比较稠密,它们也能相互支撑。
野生榛子种植方法
如果你对野生榛子感兴趣,可以在你家的地里或园艺设施中种植。以下是野生榛子种植的详细步骤:
1.选择合适的种子和位置。将榛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比较适合沙质土壤。
2.选择合适的时间。最适合种植野生榛子的季节是春季。
3.准备土地。先选择好一个适合榛子生长的位置,清除掉杂草和杂物。
4.种植野生榛子。将种子埋到土中,覆盖一些土,浇透水,一般情况下每个种子之间的间距需要保持五到十个米左右。
5.监督野生榛子的成长。保证榛子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
6.收获野生榛子。你要关注到榛子变得成熟并掉落到地上,这一般在深秋到初冬之间。
野生榛子生长的关键要素
野生榛子生长有一些关键要素,如果你能把它们都把握住,你的野生榛子种植就可能获得成功。
1.土壤- 野生榛子需要沙质土壤,可以通过加入有机肥料,松散土壤提高土壤水分渗透性来改善土壤质量。
2.水分- 首次浇水之后,你需要持续浇透水,保持土壤保持湿润,并通过加入腐熟肥料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3.日照- 野生榛子需要充足的日照来生长。如果树叶开始变黄,这说明这个位置太过阴暗了,你需要尝试移动位置使情况得到改善。
4.冬季保护- 野生榛子种植后需要注意保护,以避免冬季寒冷风噪的影响。加厚土壤,覆盖树杈,防止寒冷的气息侵袭。
结语
野生榛子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它能够在你的花园里生长,只要你了解种植要点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就可以享受到野生榛子带来的福利了!野生榛子虽然不需要太多维护,但是需要固定的时间来观察和管护,所以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常常注意植株的状态。
榛子一亩种植几株
一亩种植树苗75株,榛子虽然耐寒、适应力强,但是想要获得优质高产还得种植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且土壤肥力较好的环境下;
若是用种子直播穴密度为1.3m×1.3m,且每穴播7-8粒种子;植根穴的密度则为1.5m×1.5m,每穴植根苗5-7株,因为榛子种皮厚、坚硬,种胚不易突破种皮,所以要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如果是采用秋播,就先浸种1周,然后在室内混沙催芽20-30d。如果不经过室内混湿沙催芽,秋播时间要尽量的提早,可于土壤结冻前2个月进行播种,即采种调制后立即播种为宜。
扩展资料:
榛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轻砂土、壤土、轻黏质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发育和结实,但最适宜的的土壤是砂壤土。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对土壤酸碱土适应性强,在pH值5.5-8.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结实。
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过深或过浅,要求栽植后根际处与地面平或略低于地面5厘米。以根际以上埋土深度6-10厘米为宜。如果穴内土壤疏松,为防止穴内土壤。
榛可耐冬季-35-(-33℃)低温,年平均气温6.5-7℃以上地区栽培。安全栽培北线可在辽宁的北部温条件下栽培,因此,适宜在冬季不冷(不低于-30℃),夏季最高温度不高于38℃。
榛子的种植?
春天3月份,正是植树的季节,而且成活率也高,建议您3月份种植。
一、土壤
榛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轻砂土、壤土、轻黏质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发育和结实,但最适宜的的土壤是砂壤土。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对土壤酸碱土适应性强,在pH值5.5-8.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结实。
二、光照
榛树为喜光植物,最好在背风向阳地点栽培,温暖和光照充足的地方,丰产来的早。但在山地坡度15°以下的任何坡向均可栽培。年光照在2000小时以上可满足要求,最适宜光照在2200小时以上。年光照时数低于2000小时会发芽分化不良。
三、温度
榛可耐冬季-35-(-33℃)低温,年平均气温6.5-7℃以上地区栽培。安全栽培北线可在辽宁的北部温条件下栽培,因此,适宜在冬季不冷(不低于-30℃),夏季最高温度不高于38℃,年平均气温15℃以下栽培;生长期,年≧5℃日数超过190天。
四、湿度
年降水量500-1300毫米条件下可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700-1000毫米,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需有灌溉条件;年降水量高于1000毫米,需有排水条件。北方冬季降雪和积雪有利于榛树越冬,冬春季降水和空气湿度大同样有利于越冬并防止枝条抽干。
栽植前应检查定植穴的土壤湿度,湿度适宜即可栽植,如果有立即灌水条件的,土壤稍干也可栽植。
五、施肥

施肥是榛园土壤综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给榛子树充足的营养才能丰产。肥料可以选择沃叶水溶肥系列的。
毛榛植物的栽培管理
榛子种植 1、榛子育种 世界上栽培的榛子大多数是大果型欧榛和大榛。国外榛子育种学家选育出的高脂肪(脂肪含量超过69%)品种有:早熟塔母保夫斯克、胜利—74、楔形榛、巧克力、巴诺夫斯克、季洛夫斯克、切尔凯斯克;高蛋白(蛋白质含量超过18%)品种有:巴季乌斯、达尔帕夫列科、布拉柳道保夫斯克、顿巴斯—2、哈尔考夫—1、奥利母彼斯克、顿巴斯—1、什杰夫尔、特聂波尔—1。 2、冬季室内沙藏嫁接 榛子冬季室内嫁接,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为嫁接综合体共生创造良好条件。 砧木为2年生实生榛,接穗为品种榛1年生枝。秋末起砧木苗于室内湿沙贮藏,或贮存于地下室,室温保持在3℃。嫁接时间为12月至次年3月,12月、1月最佳。将砧木和接穗运到有暖气的房间,在根颈处剪除砧木的地上部分,修剪根系保留长20㎝。嫁接方法可用插接、改良芽接和腹接法。插接和腹接的成活率要高一些。 苗木嫁接后,在室湿18℃~20℃条件下沙藏8~10天,又置于0℃~5℃、湿度80%~90%条件下保存。待4月份加室温至18℃~20℃,保持6~8天,使嫁接苗形成牢固的愈伤组织。以后室内保持0℃~2℃温度,早春出栽前加温1~2天。后运至苗圃手工栽植,留1个嫁接芽露出土表。种植后20~30天长出嫩芽。 嫁接苗木一般在苗圃中培育2年。 3、栽培技术 榛树栽培需要适宜的农业技术。与水果相比,榛子对土壤和栽植地形的要求比较低。在平原和坡度小于10度的地区,土壤耕作和行间抚育可采用机械化。在坡度大的地区应修建梯田或鱼鳞坑。成龄榛子丰产林产量1500㎏/hm2~2200㎏/hm2,最高可达3750㎏/hm2。 ⑴ 选地 榛子作为商品基地栽培,要求有灌水设施。因此,选择的地块应靠近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或其它水源。最好的土壤类型为黑土、灰色森林土、暗褐色沙质栗钙土,土壤的机械组成以沙壤土和壤土为宜。在山地条件下,以腐殖质碳酸盐森林棕钙土、深棕色山地土、森林草原沙质土为好。 ⑵ 防护林设置 在空旷地种植榛子,榛子花粉很易被风吹走,使雌花授粉不良,子房弯曲,影响结实。因此,应根据主要风方向和强度设置防护林带,在种植场中心设置折风线。防护林的主要乔灌木树种:榛树、核桃、黑胡桃、皂荚、红柞、椴树、山茱莱、西洋榛、欧洲榛子、省沽油等。 ⑶ 清林、整地、施肥 作为商品基地种植场,应清除伐桩、树根和树枝,用P—80松土机疏松土壤,深度50㎝~60㎝,并平整土地,然后用深耕犁翻耕,深度40㎝~60㎝,拣净余下的根系,用重型耙耙地,第1~2年播种农作物。在此期间不断清除原生植物的萌孽,防治土壤害虫。 种植榛树,应于头年秋耕,施入有机肥料。施肥量:30t/hm2~40t/hm2,或有机肥15t/hm2~20t/hm2,混入磷钾肥60㎏。在腐殖质易被冲刷的坡地和贫瘠的土壤上,施有机肥50t/hm2~60t/hm2,或单施无机肥料,每hm2种植地施N120㎏、P180㎏、K60㎏。在生长季节清除杂草,增加土壤水分贮蓄。农用土地同样翻耕。 对腐殖质少的土壤,充分松土深度应加深13㎝~15㎝。在平坦地和坡度小于5的地段,进行全面细致整地;在坡度5~10度的地段,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整地宽度2m~3m,留下5m宽度不整地,形成草被带;在坡度大于10度地段,修筑梯田或作块状整地,规格1.5m×1.5m或2m×2m。挖掘深度50㎝~70㎝,梯田宽度4m。于栽植前6个月务必整好梯田。梯田表面横向斜面坡度3~8度。为了更好地截流水分,沿梯基用单铧犁翻耕,设置小水沟,每经30m~50m堆土横截。榛树沿截水沟外缘栽植。 ⑷ 栽植 春季栽植时间短,约3~5天,秋季栽植时间截至寒冷前20天。种植穴规格为70㎝×70㎝×70㎝,春植应于头年秋季准备,秋植定植前1~2个月挖穴。春季栽植苗木成活率96.6%,秋季栽植苗木成活率91.7%。综合考虑,榛树应以秋植为主。榛树开始生长早,膨大芽易在起苗运输中掉落。栽植前必须检查根系,剪除损坏的根系到健康部位,然后浸入盛有黑钙土的稀泥浆桶中,防止根系干燥。将苗木放置于种植穴,使根颈低于表土5㎝~6㎝,每株灌水2~3桶,使土壤下沉与根系密接。 ⑸ 授粉树配置 榛子是异花授粉植物,种植场必须栽植4个以上的品种,每3~4行配植1个品种;为了保证授粉良好,每6~7行配置1行实生榛。 在具灌溉条件的肥沃土壤上,株行距7m×8m或8m×8m。在无灌溉条件下株行距6m×6m。在平坦和坡度不大的地段,采用正方形(接近棋盘式)配置。带状整地行距6m~8m,采用单干整枝5m×2m配置。在欧榛或大榛和它们的杂种苗上嫁接品种榛,根颈不产生萌蘖。栽培单干榛子的产量不次于灌丛状栽植的榛子,而且便于坚果采收和抚育。 ⑹ 土壤管理与间作 榛子行间土壤耕作深度10㎝(因榛子根系主要分布深度10㎝~50㎝,不宜深耕)。在生长期间中耕3~4次,深度7㎝~8㎝。在坡地行间,进行横向耕作,防止土壤冲刷。在整个生长季节,种植地的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使种植带间的草带(带状整地留下的宽度)保持充分湿润。 栽植后的前两年,行间可栽种蔬菜、爪类作物(距榛子植株树干不少于1m)、羽扁豆、燕麦、芥菜、绿肥作物。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每2~3年施入一次,其中磷肥和钾肥秋耕松土或浅耕时施入,氮肥早春施入。 ⑺ 灌水 榛子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春夏灌水3~4次,秋季灌水1次,灌水定额0.2m3~0.5m3/株,4~5龄的榛树,灌水定额增加到0.7m3/株~1m3/株;完全结果植株灌水定额1.5 m3/株。灌水时间为5月、6月、7月和8月,以及落叶后的10~11月。6月和7月是榛树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果实迅速发育和膨大,同时也是决定来年产量的基础。灌水方法为沟灌、穴灌和人工降雨。 ⑻ 整形修剪 为了获得高额产量,植株正确整形对改善光照条件、增强光合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最好选留8~10~12个骨干枝,均匀地分布于各个方向,最大限度的保持各骨干枝间的距离。发育良好的植株通常在根颈产生大量的萌蘖,整形时清除不需要的萌蘖枝,一般每年夏秋各除萌一次。冬季修剪时剪除枯枝、生长衰弱枝和分布重叠、接近的枝条。要注意更新修剪,每年留2~3个萌蘖枝代替老枝,其余萌蘖全部剪掉。
榛子是桦木科落叶灌木种植成本低,如何培育出高产榛子?
榛子-种植
1.榛树建园
榛子的花为雌雄同株异花,即单性花,先花后叶。雄花为柔荑花序,着生于新稍中上部的叶腋间,雌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一年生枝的中上部或短枝丛枝顶部,借风媒传粉。因此,榛树建园应有花期相同或相似的品种作授粉树配置,一般同一园以3个品种为宜,比例可5~6∶1。
2.温度
不同种类的榛,对温度要求不一。欧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3~15℃,绝对最低-10℃,极端高温38℃地区。平欧杂交种较欧榛抗寒,适宜年均气温7.5~13℃,最低气温可达-30℃地区栽培。
3.光照
榛子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在2100小时以上,否则花芽形成少,产量低。
4.土壤
榛树喜在肥沃,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尤其平欧杂交种对土壤要求高,干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泽地,盐渍地和低洼地均不宜建立榛园。平欧杂交种要求土壤pH值 6.5~7.5,欧榛为5.5~7。
5.培育
榛子的枝条易生根,不定芽易萌发根蘖。因此,通常用压条或嫁接繁殖培育苗木。早春压条用一年生的健壮萌发枝,6月压条用当年生的嫩枝作材料。嫁接育苗,多用平榛实生苗作砧木。
6.提高产量措施
榛子易落花落果,果实空粒和瘪仁率较高。防止的主要措施:
①繁殖育苗时要选优良母树;
②建园时配置好授粉树,并辅以人工授粉;
③加强管理营养充足。
[编辑本段]榛子 - 采收、贮藏、加工及市场
1.榛子坚果成熟期与种类,品种及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从雌花授粉到坚果成熟需147天~176天。由于同一株树外围及顶部的坚果先成熟,下部及内膛较晚,生产中应分期采收。采摘的带苞榛子,堆积发酵1~2天,用棒敲击脱壳,除杂,干燥即为商品榛果。
2.榛子贮藏要求低温,低氧,干燥,避光,适宜气温1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暗光,否则脂肪转化而产生“哈喇味”不能食用。
3.我国榛子加工业还很落后,如意大利榛子加工分5大类,产品几十种,不仅带壳炒食,果仁制酱,还是多种糖果,食品的高档原料。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榛子市场的前景很大。
榛子的采收方式分为人工采收与机器采收:
1.人工采收:树型较矮的榛子树,可直接以手采摘,采收时可连同果苞一同采下,采后集中运到堆果场脱苞。树型较高的榛子树,可以设法振动榛子树大枝,使榛果落地,再集中收集起来;也可待其自然熟透让果实脱苞落地,再拣拾集中起来。一般隔天拣果1次。采用此法采收,必须事先清理园地。
2.机器采收:采收之前,先将园地清理干净,平整土地。采收时,先用振动机抓住榛子树大枝将榛子振落地面,然后用吸收机收集起榛果。
[编辑本段]榛子 - 市场
榛子是一种用途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据分析榛子果仁含脂肪51.4%-66.4%,蛋白质17.32%-25.92%,碳水化合物6.6%,水分2.8%~5.8%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榛油中溶解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榛仁可生食,炒食,不仅风味好,且热量高。在食品工业中榛仁是巧克力,糖果,糕点等加工食品的优质原料。榛仁也是榨取食用油及多种工业用油的原料,含油量54%左右,是大豆的2~3倍。榛仁还可入药。油粕可作饲料或肥料,果壳是制活性炭的原料。树皮及果苞含单宁(8.5%-14.5%)可制鞣皮物质和烤胶,榛叶可养蚕。木材可用制手杖,伞柄等。因此,榛子产业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
榛子是桦木科落叶灌木,榛子是位列世界四大干果之中的。榛子就是著名的坚果之王。榛子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它的销售价格是非常低廉的,种植起来也比较容易,没有那么复杂。这就是许多种植者喜欢种植它的的原因。对于种植业,只有种植物的产量高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好的收益,所以小编这就向大家介绍榛子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1。种植密度
为了能够实现高产这一愿望,我们种植的时候就必须得有一个非常合理的种植密度,种植的密度是多少这就要取决于很多个方面了。第一个方面就是榛子的品种和栽培的技术等;第二个就是榛树的树形、地形、土壤条件和气候温度。从这两大方面决定密度是多少,种植时应考虑种植密度。例如,在土壤肥沃、平坦、生长旺盛、树冠开放的地区,每棵榛树的行距应稍远一点。在土壤贫瘠、生长不良、树形弯曲、身材矮小的地区,种植密度应稍高一点。所以没有规定的密度,只有因环境而定的密度。
2。栽培深度
植物栽培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最终产量。所以在种植的时候,根系不宜埋得太深或埋得太浅。一定要埋的刚刚合适。种植后,根茎和地面应平整或不小于5厘米。最佳栽培深度约8厘米。如果种植的土壤稀疏而松软,在种植前应适当浇水,或用脚轻轻踩下土壤。其目的是防止种植后土壤下沉,这是很难控制耕作深度的,因为它会随着根系下沉,以后很难管理。
3。水肥管理
榛子是一种喜欢水的灌木,它需要充足的水分才可以长的更好。种植榛子树后,应立即在所有榛子树周围建造一个直径至少一米的洒水盘,以备以后浇水更方便。榛子树种植了以后就应该要立即浇水了,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才可以,因为只有足够的水分渗入土壤里,才能封住土壤,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树盘上,保持树木温暖能够足够的湿润,从而促进底部根系生长,提高榛子树的成活率。榛子所需的肥料量相对合适。一般来说,肥沃的农家肥在夏季施用。
4。适时修剪
修剪时,一个主树干被留在榛子树上。然后根据榛子树生长的形态和发育特点来规划要如何进行修剪,仔细的给榛子树进行修剪,形成合理有助于生长的骨架。榛树一般有三种树型。第一种是较少的树干形式。主要保留三个基本枝条作为主干,然后向不同方向生长。第二种是单干型。单主干型只需要保留一个主干,然后在主干上保留四个更均匀分布的分支。当侧枝选在主枝上时,侧枝产生侧枝和果母枝,最后形成短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