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怎么预防生病

在现代社会,野鸡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价值的禽类。然而,由于野鸡繁殖、生长环境的差异,它们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导致疾病发生。在饲养野鸡的过程中,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

如何提高野鸡的抵抗力

野鸡的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关键。野鸡可通过合理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升体内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此外,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保证栖息环境的干燥、清洁,杜绝蚊蝇和其它传染病害的传播。野鸡还可以适量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

如何避免野鸡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疾病,对野鸡及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如何预防禽流感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严格控制野鸡的入口,杜绝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野生鸟类进入。其次,保持场地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换饮水,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此外,在自然环境中,禽流感病毒传染能力较弱,而在密闭的饲养环境中传染能力极强,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残留。

如何防止野鸡感染鸡瘟

鸡瘟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对饲养者和野鸡都具有威胁。为了防止野鸡感染鸡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第一,做好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清理饲料残渣、粪便等污染物,保持环境整洁干净。第二,加强野鸡的抵抗力,增加营养,提高体内免疫能力。第三,定期检查野鸡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如何预防野鸡感染细菌性疾病

野鸡感染细菌性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为了预防野鸡感染细菌性疾病,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做好饲料管理,保持饲料的卫生畅通,避免受到细菌的污染。其次,增强野鸡的消化功能,增加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取,提高体内的消化酶能力。此外,在温度、湿度等方面也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野鸡的合适生活环境。

结论

为了保证野鸡的生长、产出以及人类安全,合理的预防措施必不可少。通过以上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野鸡的疾病发生,保障野鸡健康。同时,长期准确的饲养管理也可以为生鲜禽肉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怎样防治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B群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外周神经、性腺、内脏器官、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导致病鸡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此外,火鸡、野鸡、鹌鹑等也有一定的易感性,一般哺乳动物不感染。

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鸡羽囊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的羽毛散播,飘浮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鸡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病鸡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由于本病的疫苗并不能阻止感染,也就是说不能阻止入侵的病毒在鸡体内繁殖与排出,只能阻止发病(发生肿瘤),因而在本病流行地区,排毒的鸡很多,被感染的鸡也很多,一群鸡生长到开产前可能全部被感染,但感染后是否发病则取决于许多因素。如:①感染时的日龄:感染时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②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使鸡群获得免疫力,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发病。鸡群如有法氏囊炎病史,由于免疫功能的缺陷,发病率较高。③鸡的体质:如果管理不当,特别是饲养密度过大,维生素A缺乏,使鸡的体质减弱,感染后易于发病。零星散养的鸡较少发病。④品种:不同品种的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及感染力和发病率有一定差异。如乌鸡感染后发病比较严重。⑤性别:母鸡发病率高于公鸡。⑥病毒的强弱与数量:感染强毒而且入侵数量多的,发病率高。本病在3周龄即可发生,但蛋鸡发病大多在2~5月龄,170日龄之后仅偶有个别鸡发病。各鸡群的发病率高低不等,有的仅个别鸡发病,一般为5%~30%,严重的可达60%。发病的鸡全部死亡。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周左右,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

1)神经型

21世纪初最早发现的马立克氏病就是此型,所以又称为古典型。主要发生于3~4月龄的青年鸡,其特征是鸡的外周神经被病毒侵害,不同部分的神经受害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当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受害时,病鸡一条腿或两条腿麻痹,步态失调,两条腿完全麻痹则瘫痪。较常见的是一条腿麻痹,当另一条正常的腿向前迈步时,麻痹的腿跟不上来,拖在后面,形成“大劈叉”姿势(图12-6),并常向麻痹的一侧歪倒横卧。当臂神经受害时,病鸡一侧或两侧翅膀麻痹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害时,引起扭头、仰头现象。颈部迷走神经受害时,嗉囊麻痹、扩张、松弛,形成大嗉子,有时张口无声喘息。

图12-6 病鸡一侧坐骨神经受害,呈“大劈叉”姿势

此型病程比较长。病鸡有一定的食欲,但行动、采食困难,最后因饥饿、饮水不足、衰弱或被其他鸡踩踏而死亡。

2)内脏型

又称急性型。幼龄鸡多发,死亡率高。病鸡起初无明显症状,逐渐呈进行性消瘦,冠髯萎缩,颜色变淡,无光泽,羽毛脏乱,行动迟缓。病后期精神萎靡,极度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3)眼型

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虹膜(眼球最前面的部分称为角膜,角膜后面是橘**的虹膜,虹膜中央是黑色瞳孔)的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以瞳孔为圆心的多层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俗称“灰眼”或“银眼”。瞳孔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而且瞳孔逐渐缩小,最后仅有粟粒大(图12-7),不能随外界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病眼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鸡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或被淘汰。

图12-7 病鸡眼睛受害(右),瞳孔缩小

4)皮肤型

肿瘤大多发生于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的皮肤,表现为个别羽囊肿大,并以此羽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结节,约有玉米至蚕豆大,较硬,少数溃破。病程较长,病鸡最后瘦弱死亡或被淘汰。

(3)病理变化

1)神经型

病变主要发生在外周神经的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臂神经丛和内腔大神经。有病变的神经显著肿大,比正常粗2~3倍,外观灰白色或黄白色,神经的纹路消失。有时神经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因而神经粗细不均。病变多是一侧性的,与对侧无病变的或病变较轻的神经相比较,易作出诊断。

2)内脏型

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可发生病变,但以卵巢受侵害严重,其他器官的病变多呈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质地坚实。有时肿瘤组织浸润在脏器实质中,使脏器异常增大。不同脏器发生肿瘤的常见情况是:

心脏:肿瘤单个或数个,芝麻至南瓜子大,外形不规则,稍突出于心肌表面,淡黄白色,较坚硬。正常鸡的心尖常有一点脂肪,不要误以为是肿瘤。

腺胃:通常是肿瘤组织浸润在整个腺胃壁中,使胃壁增厚2~3倍,腺胃外观胀大,较硬,剪开腺胃,可见黏膜潮红,有时局部溃烂;胃腺乳头变大,顶端溃烂。

卵巢:青年鸡卵巢发生肿瘤时,一般是整个卵巢胀大数倍至十几倍,有的达核桃大,呈菜花样,灰白色,质硬而脆。也有的是少数卵泡发生肿瘤,形状与上述相同,但较小。

睾丸:一侧或两侧睾丸发生肿瘤时,睾丸肿大十余倍,外观上睾丸与肿瘤混为一体,灰白色,较坚硬。

肝脏:一般是肿瘤组织浸润在肝实质中,使肝脏呈灰白色,质硬,挤在肋窝或胸腔中。肺的其他部分常硬化,缺乏弹性。

胰脏:胰脏发生肿瘤时,一般表现发硬,发白,比正常稍大。

3)眼型与皮肤型

剖检病变与临床表现相似。

(4)鉴别诊断

①鸡马立克氏病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走路摇尾,步态不稳,减食,低头,翅下垂,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3~6月龄最易发生,常见病鸡自啄肛门周围羽毛,并出现腹泻。后期病鸡有冷感、趾爪干燥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2~3倍,囊壁增厚3~4倍,质硬,外形变圆、呈浅**,或黏膜皱褶上出血,浆膜水肿。胸肌色暗,大腿侧肌、翅皮下、心肌、肠黏膜、肌胃黏膜下有出血斑,琼脂扩散试验出现沉淀线(阳性反应)。②鸡马立克氏病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部膨大,消瘦,冠髯苍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在鸡4月龄发生,6~18月龄为主要发病期,法氏囊出现结节性肿瘤,但不表现神经麻痹和“灰眼”症状;鸡马立克氏病大多发生于2~5月龄,内脏型经常引起法氏囊萎缩,个别病例法氏囊壁增厚,但无肿瘤。③鸡马立克氏病与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冠髯苍白等临床症状;并均有法氏囊萎缩,一些内脏结节性增生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病原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病鸡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正常,躯干部位羽小支紧贴羽干。法氏囊滤泡缩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萎缩、充血、出血、水肿。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用间接荧光抗体方法敏感性极高。④鸡马立克氏病与鸡脑脊髓炎的鉴别:二者均有共济失调,双肢麻痹,脱水,消瘦等临床症状;剖检均可见神经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脑脊髓炎的病原为鸡脑脊髓炎病毒,雏鸡出壳数天即陆续发病,常以跗关节着地,头颈部震颤,眼晶体混浊,失明,脑血管充血、出血。中枢神经元变性、肿大,树突和轴突消失。外周神经无病变。用荧光抗体试验(FA),阳性鸡的组织中可见黄绿色荧光。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①建立无马立克氏病鸡群: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从场外传入该病。由于幼鸡易感,因而幼鸡和成年鸡应分群饲养。②严格消毒: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场或鸡群,必须检出淘汰病鸡,同时要做好检疫和消毒工作。③预防接种:雏鸡在出壳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疫苗,若在2、3日龄进行注射,免疫效果较差,连年使用本苗免疫的鸡场,必须加大免疫剂量。④加强管理:要加强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使鸡群保持健全的免疫功能和良好的体质。

喂野鸡怎么喂

1、野鸡苗舍建设

地址的选择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

2、饲养用具

(1)山鸡孵化可采用家鸡电力孵化器。

(2)育雏设备包括育雏网架、保温灯等。

(3)饲养用饲料桶,饮水器用塔式和方盘式两种,或者采用自动饮水装置。

3、饲养管理

(1)饲养: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饲喂时间应早晚2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1次。

(2)网养密度: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如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则每平方米3—5只,雉鸡群以300只以内为宜。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将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每平方米为1.5—3只,按雌雄分群饲养,每群100—200只。

(3)光照:如果留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对于肉用雉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来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

(4)日粮营养: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雉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5)卫生防疫:在雉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野鸡饲养效益:它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特强、饲养成本低、投资小、周转快等特点,是极好的“短、平、快”项目。

1、旧房、旧仓库、庭院、果园、坡地等可围圈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殖野鸡的场地,小规模投资从几千元到几万元都可养殖。

2、食性杂:山鸡吃米糠、麦麸、各种蔬菜、牧草、稻谷、高粱、玉米、蝇蛆等,与家鸡相似。而且山鸡是鸟类,食量极少,成年野鸡一天也仅要75克的精饲料,成本极低。

3、适应广:根据我国养殖野鸡的历史,山鸡耐高温、抗严寒,从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长,不择气候、区域和环境,从东北的黑龙江到最南的海南岛均可养殖。

4、抗病力强:山鸡原为野生动物,历经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锻炼和“优胜劣汰”,其抗病能力要比一般的家禽强,只要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一般不容易得鸡瘟和生病,养殖风险低,投资保险。

蛋鸡常见病毒性疫病有哪些?如何诊断和防治?

野鸡在野外生存的时候,都会有很强的抗病能力,适应力,生命力,一般对生活的环境没有什么要求,可以接受的最高温度是47度,可以接受的最低温度是0下33度。饲养的时候喂食的饲料和家鸡都是一样的,主要喂食的就是五谷杂粮,在平时的时候,在喂食一些菜叶,青草之类的。

1、合理饲喂:一般在喂食的时候,在饲料里面适量的多添加一些高粱,玉米等能量比较高的饲料。一般都会使用百分之41的玉米、百分之16的小麦、百分之19的炒熟的豌豆、百分之14的菜籽饼、百分之6的麸皮、百分之5的米糠、百分之2的骨粉混合在一起进行混合,之后在1吨的饲料里面在添加2.6公斤的食盐,还添加一些适量的微量元素。同时还要喂食充足的水,之后在平时的在喂食青料百分之11到百分之21。每过7天都要让野鸡进行1次沙浴,在沙子里面还要添加敌百虫百分之3,这样可以更好的杀死在野鸡身体表面的寄生虫。

2、控制密度:在野鸡生长到35天到77天的时候,就是进入到育肥初期,这时1平方米可以饲养11只到13只,之后就要按照大小,强弱,公母都要分开饲养,一直到1平方米可以饲养7只左右。同时,要设置充足的料槽,让野鸡可以均匀的进行吃食,这样在生长的时候,就会尽量的一致了。

3、设栖架、防啄癖:正在处于育肥阶段的野鸡,在野鸡舍里面都应该放置一个栖息架,这样不仅可以使野鸡的活动空间增加,还会使野鸡的啄癖有所减少。一般在发现野鸡有啄伤的情况,就要在及时的给野鸡伤口的地方进行涂抹紫药水。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控,方法是以下几点:

(1)在野鸡舍的上方挂上青菜,或者是青草,来吸引野鸡吃食,这样就会减少精力去啄羽,这样也能补充适量的纤维素,还有维生素。

(2)等到生长的63天到77天的时候,在饲料里面可以加入百分之1.2的羽毛粉。

(3)在饲料里面在添加百分之2.6的食盐,在水里面添加也可以。

4、防惊飞:在饲养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安静,要不然有可能就会出现撞伤,撞死的情况,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把野鸡其中一侧的最开始生长出来的飞羽给减掉。

5、做好防疫:每天都要进行清扫野鸡舍,每过7天就要使用百毒杀等进行1次消毒。等到生长56天到63天的时候,就要进行饮水接种新城疫苗,同时要还在预防别的病害发生,如球虫病,还有禽霍乱。

在农村养跑山鸡前景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常见病呢?

蛋鸡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主要包括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等。

1.新城疫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直径为120~300纳米。有囊膜,可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受体连接,使红细胞凝集,但对鸡的红细胞为最好,这种血凝现象能被特异的血凝抑制抗体所抑制。新城疫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病毒在60℃时30分钟失去活力,在37℃时可存活7~9天,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分钟死亡。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福尔马林、抗毒威等在5~20分钟即可将病毒杀死。它对pH稳定,pH 2~12,作用1小时不受影响。

野鸡怎么预防生病

我国各地分离的新城疫病毒株还未发现有不同的血清型,但抗原性是有差别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可将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大小分为三大类:①低毒力株(弱毒株);②中等毒力株;③强毒力株。

流行特点为鸡、火鸡、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为易感。不同品种和年龄的鸡对本病的易感性也有差异。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水禽和其他的观赏鸟均可带毒并传播本病。人也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流感症状。

本病常呈败血经过,其特征为发热、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神经紊乱及黏膜、浆膜出血等败血症变化。分布广,传播快,病死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且多呈混合性感染,如与鸡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并发。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空气、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播,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还可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带毒的野鸟也可传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最多。鸡舍通风不良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或购入貌似健康的带毒鸡,均可使本病散播。但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他疾病存在抑制新城疫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而呈非典型的症状和病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略低。

(2)症状与剖检 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少数病鸡后期斜颈,转圈,翅下垂。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败血症,尤其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与空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卵巢有明显的出血点。育成鸡一般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便,呈零星死亡。成年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和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可达20%~30%。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时,多表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性,发病率及病死率较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型。

剖检变化:喉头、气管内有黏液,黏膜轻微出血,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小肠有零星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红肿,腺胃黏膜浑浊,乳头与乳头间有零星的出血点,卵泡充血、出血。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典型的新城疫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非典型新城疫还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鉴定是诊断新城疫最可靠的方法,也可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

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相区别。禽霍乱可侵害各种家禽,鸭最易感,呈急性败血经过,病程短、病死率高。慢性的可见关节肿大,无神经症状,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触片可见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而新城疫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腺胃乳头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和坏死,肝脏没有坏死点,自然条件下不引起鸭的发病。禽流感与新城疫区别较为困难。禽流感无明显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嗉囊没有大量积液。但确切鉴别诊断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预防:预防鸡新城疫,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杜绝病原侵入鸡群和合理做好预防接种。

杜绝病原侵入鸡群,控制和消灭新城疫流行,最基本的措施是杜绝病原侵入鸡群,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特别是鸟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应该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鸡苗。新购进的鸡隔离观察2周以上,再接种鸡新城疫疫苗,证明健康者方可合群。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防疫操作,提高免疫力度。根据抗体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而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效果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免疫程序,避免长时间套用一种免疫程序。考虑影响免疫效果的可能因素,注意免疫途径、免疫方法、免疫次序和免疫次数,确保免疫效果,提高群体免疫应答的整齐度。

治疗:病鸡无治疗价值,目前也无法治疗,必须及早淘汰。发病初期,在淘汰病鸡的基础上,对其他假定健康鸡群立即用鸡新城疫Ⅳ系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可用Ⅳ系或C-30冻干苗4~5倍量饮水紧急接种。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病毒中药对假定健康鸡群进行治疗,但由于本病往往会继发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细菌性疾病,因此要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一些抗菌药物,同时补充一些多维电解,以提高病鸡机体的抗病能力。

2.马立克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马立克病毒,为疱疹病毒的一种,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病毒粒子通常见于感染组织培养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羽毛囊上皮样细胞内有带囊膜病毒粒子。病毒对热、酸、有机溶媒及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如在4℃2周,25℃4天、37℃18小时、56℃30分钟、60℃10分钟均可被灭活。从感染鸡羽囊随皮屑排出的游离病毒,因为被蛋白质和脂肪包裹着,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污染的垫料和羽屑在室温下其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在4℃至少为10年。但常用化学消毒剂作用10分钟可使病毒失活。

流行特点为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马立克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率差异很大。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有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

(2)症状与剖检 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临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呈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依据侵害神经的部位不同,表现相应的症状。内脏型的表现为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及性腺发生肿瘤。多呈急性暴发,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鸡因脱水、消瘦,最终衰竭死亡。眼型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严重者,单眼或双眼失明。皮肤型表现为羽囊肿大,以羽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结节,病程较长。各型的症状可发生于同一鸡群,甚至同一只鸡。

剖检变化: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外周神经,以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最常见。受害神经增粗,横纹消失,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时呈水肿样外观,局部或弥漫性增粗可达正常的2~3倍以上。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侧神经对比有助于诊断。

内脏器官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整个器官肿大,最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和肠道。肌肉和皮肤也可被侵害。法氏囊通常萎缩,有时发生弥漫性增厚,但不会形成结节状肿瘤。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马立克病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群中几乎无所不在,不能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马立克病的依据。必须根据疾病特异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和肿瘤作出结论。神经型可根据病鸡特征性麻痹症状及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定诊断。内脏型应注意与鸡淋巴白血病的鉴别。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严格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消毒;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注意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等病的免疫与预防;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疫苗接种应在1日龄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所用疫苗,主要为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二价苗(Ⅱ型和Ⅲ型组成),常见的双价疫苗为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如CVI988和“814”。二价苗比血清Ⅰ型疫苗和HVT单苗的免疫效果显著提高。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但需在液氮条件下保存,给运输和使用带来一些不便。在存在超强毒的鸡场,应该使用二价苗和血清Ⅰ型疫苗。为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隔代选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

3.传染性法氏囊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股双链RNA病毒科,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为55~65纳米。本病毒耐热、耐酸、不耐碱。56℃3小时病毒效价不受影响,60℃90分钟、70℃ 30分钟可灭活病毒。在pH2的环境中60分钟仍存活,pH12 60分钟可灭活病毒。对消毒药抵抗力强,0.5%酚和0.125%硫柳汞1小时不能将其灭活;对0.5%氯化铵敏感,1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结膜感染。无季节性,但与鸡的日龄有密切关系,一般3~6周龄鸡最易感,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病鸡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通过直接和间接传播,老鼠和甲虫也可间接传播,还可通过污染病毒的种蛋垂直传播。

(2)症状与剖检 症状: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天,病初病鸡啄肛,随即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发病期排白色水样粪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病鸡采食减少,畏寒,常扎堆,严重者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到后期因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导致死亡。

病变:病死鸡表现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翅膀的皮下、心肌、肌胃浆膜下、肠黏膜、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黏膜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表面常见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开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浆膜出现一种**胶冻样的水肿液,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剖检变化的特征,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包涵体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马立克病、磺胺药中毒、真菌中毒和大肠杆菌病相鉴别。

预防:注意环境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氯制剂、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不宜选用季胺盐类消毒药。根据流行特点、饲养条件和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确定首免日龄,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当1日龄雏鸡测定,阳性率不到80%的鸡群在10~17日龄间首免。阳性率达80%~100%的鸡群,在7~10日龄再检测一次抗体,阳性率低于50%时,14~21日龄首免。阳性率高于50%时,应在17~24日龄接种。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清的雏鸡可适当提前免疫,并进行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首免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用中等毒力苗。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疫苗。

治疗:目前对本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早期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进行注射,也可以用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注射,有较好的疗效。但要防止鸡胚散播疾病。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一般只能维持10天左右,因此治愈后还应对鸡群进行主动免疫。

4.禽流感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禽流感病毒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为A型流感病毒。病毒有囊膜,核酸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20%乙醚4℃处理2小时可使病毒裂解。对福尔马林、β-丙内酯、去氧胆酸钠、稀酸、氨离子、卤素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敏感。对热比较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可保持30~35天,20℃可存活7天。

流行特点:呈世界性分布,许多家禽、野禽和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家鸭和野鸭感染流感病毒均无症状,但可传播该病。禽流感病毒也可感染人和猪。感染发病的家禽、野禽、鸟类和其他动物均可传播该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传染。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能污染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授精工具、饲料、饮水、衣物和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病原的机械性传播媒介。吸血昆虫可传播病毒。病禽的蛋可以带毒并通过蛋垂直传播。

(2)症状与剖检 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急性型未见明显症状,就已发现病鸡死亡。

病变: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强弱不同而异。感染高致病性毒株,因死亡快,一般无明显的病变。一般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和坏死变化。典型的剖检变化是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和肺常见灰**坏死灶。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渗出物,并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组织学检查为非化脓性弥漫性脑炎变化,出现血管袖套现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灶周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衣原体病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禽场的防疫管理,禽场门口要设消毒池,谢绝参观,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出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各种传播媒介。其次要搞好检测,定期检测鸡群,对查出血清阳性的养禽场,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强监测,防止疫情的扩散。一旦发生禽流感,要划分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感染禽类,并进行彻底的消毒,按照我国动物卫生法和农业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免疫预防时应注意选择血清型相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产蛋下降综合征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禽腺病毒,无囊膜,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70℃20分钟可灭活病毒,0.3%福尔马林24小时可使病毒完全灭活。

流行特点:除鸡易感外,自然宿主为鸭和鹅,但鸭和鹅均不表现临床症状。各种品系的鸡均对本病易感,褐壳蛋鸡最易感。不同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母鸡只有在产蛋高峰期表现明显。病鸡的输卵管、泄殖腔、粪便、肠内容物都可向外排毒。

(2)症状与剖检 症状:感染鸡群以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开始发病时有或没有一般性的下痢、食欲下降和精神委顿,随后蛋壳褪色,接着出现软壳蛋、薄壳蛋。薄壳蛋的外表粗糙,一端常呈细颗粒状如砂纸样。产蛋下降通常发生于24~36周龄,产蛋率降低20%~30%,甚至50%以上,产无色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等异常蛋,褐壳蛋蛋壳表面粗糙,褪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呈水样,蛋**淡,有时蛋白中混有血液、异物等;种蛋孵化率降低,出壳后弱雏增多,产蛋率下降2~3周后,开始回升,但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继发感染时。

病变: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一般不引起死亡。可表现为输卵管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腔内有许多黏液渗出,黏膜水肿、苍白肥厚,因卵黄坠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鸡群无特异表现,突然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加,蛋质低劣,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预防:加强管理措施,严禁购进被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污染的种蛋,做到鸡、鸭分开饲养,不使用该病毒污染的疫苗等。

免疫接种:蛋鸡后备鸡、种鸡后备母鸡群,于开产前2~4周(即140日龄左右)注射,整个产蛋周期内可得到较好的保护。

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应加强饲养和管理,同时服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6.传染性支气管炎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RNA。有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多数病毒株在56℃15分钟,45℃90分钟灭活。病毒对一般消毒剂敏感,0.01%高锰酸钾、1%的来苏儿、1%的石炭酸、1%的福尔马林和75%的酒精可在短时间内杀灭病毒。

流行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发病和传播速度快,病鸡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雏鸡还可出现流鼻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无季节性,传染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有接触史的易感鸡都发病。

(2)症状与剖检 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咳嗽、喘息、打喷嚏和流鼻涕。产蛋鸡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软壳、畸形和粗壳蛋,蛋清稀薄如水。肾型传支表现为排白色米汤样稀粪。病鸡沉郁、脱水,羽毛松乱。

病变: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黏膜充血,内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未成年母鸡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变细、变短、部分缺损或囊泡化)。产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或变性。肾型传支病鸡可见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扩张变粗,内有尿酸盐沉积呈点状或网眼状白色外观,又称花斑肾。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沉积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血清学试验。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禽曲霉菌病等的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感染鸡只进入鸡群,加强鸡场的消毒,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防止过挤,注意保温。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增强鸡体抗病力。加强免疫接种,可于10~14日龄用H120与新城疫N79克隆株疫苗混合滴鼻或点眼。或与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饮水;35日龄用H52与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饮水;135日龄前后用多价传支油乳剂灭活疫苗注射。

7.传染性喉气管炎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I型,有囊膜,不凝集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15分钟,37℃存活22~24小时。对一般消毒药都敏感,如3%来苏儿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死。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鸡,不同年龄及品种的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不发生垂直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感染率可达90%~100%,病死率为10%~20%以上。

(2)症状与剖检 症状:表现为发病迅速,呼吸困难最明显。初期鼻孔有分泌物,其后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严重病例,高度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或带血浓稠黏液或血凝块。最后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排绿色稀粪,衰弱死亡。产蛋鸡采食下降幅度不大但产蛋率直线下降,出现畸形蛋、沙皮蛋等。较缓和的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低,仅为2%~5%,症状轻,表现为生长迟缓、产蛋减少、流泪、结膜炎。病程长,可达1个月。死亡率较低,为2%左右,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

剖检变化:气管黏膜水肿、出血、靡烂,呼吸道有黏性分泌物和干酪样物质或黄白色纤维性干酪样假膜,严重时充满多半气管。有时喉头有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的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和传染性鼻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补给维生素,避免鸡群拥挤,搞好鸡舍通风,经常打扫卫生、消毒鸡舍,减少寄生虫感染。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疫苗,分别于30~35日龄和80~90日龄用传喉疫苗,进行涂肛免疫接种。但必须注意接种疫苗的与没有接种疫苗的鸡要严格分开饲养,以防未接种疫苗的鸡感染发病。

8.鸡痘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DNA病毒,有囊膜。具有血细胞凝集性。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当强。上皮样细胞屑片和痘结节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数月,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对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较敏感,1%火碱、1%醋酸或0.1%升汞可于5~10分钟内杀死病毒。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流行特点:家禽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禽都可感染。鸡以雏鸡和中鸡最常发病,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病禽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有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可传播本病。

(2)症状与剖检 症状:根据病禽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病型。

皮肤型:主要发生于冠、肉髯、眼睑和喙角等无毛或毛稀少部分,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初为灰白色的小结节,后逐渐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干而硬的结节。许多结节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病重的小鸡表现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等症状。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黏膜型:多发于小鸡和中鸡,病死率较高,严重时可达50%。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黏膜表面。病初呈鼻炎症状,2~3天后,口腔、咽喉等处黏膜发生痘疹,呈黄白色,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假膜不易剥落,强行撕脱,露出红色的溃烂面。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混合型:即皮肤型和黏膜型同时发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剖检变化:皮肤型,在病禽皮肤上可见白色小病灶、痘疹、痘痂及痂皮脱落的瘢痕等不同阶段的变化。黏膜型,在病禽的口腔、咽喉部和气管黏膜上出现溃疡,表面覆有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正确的诊断。确诊还需进行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方祛。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外伤。定期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灭吸血昆虫。发生鸡痘时,要严格隔离病鸡,剥除的鸡痘结痂不能随便乱丢,可用纸包好后集中处理,鸡舍、用具可用2%的烧碱水进行消毒。免疫接种,人工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可靠方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首免在10~20日龄左右,二免在开产前进行。在禽痘高发的地区和季节,可重复免疫接种。接种7~10天后应观察禽群有无“出痘”现象,以确定免疫效果。一般于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

      在农村养跑山鸡前景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常见病呢?

确实挺有想法的,山地养鸡,环境自然、鸡天然、鸡蛋无污染。前景看似挺美好,但是您评估过其中的风险吗?

1、疫病的防治。包山养殖跑山鸡,肯定是成规模的大量的进行养殖的。而一旦类似鸡鸭鹅这些禽类进行一定规模和数量养殖的话,疫病的发生几率就会成倍数的提高。所以,如果您想承包山地养殖跑山鸡,首先要有一定的鸡类疫病防治的经验和技术。否则很可能让您血本无归。农村老话说得好“家有钱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这么来的。

2、鹰、鼠等野生动物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员的情况。山地的自然环境下养殖,黄鼠狼、老鼠、蛇以及鹰鹞等野生动物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做好对鸡群的保护措施,否则的话非正常的死亡、失踪造成的鸡群减员的数量会让您心疼得滴血的。

3、养殖的成本。承包荒山的成本、鸡崽钱、饲料钱、人工费用、药剂费用以及其他的损耗品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资。您的启动资金是否充足、后期的投入资金是否有着落呢?

4、宣传和销路的问题。产品是好的,消费者认同吗或者是您的定价消费者能接受吗?再或者是您的目标群体是高端还是中低端的平民百姓?这些都要考虑清楚。万一养殖的不错可是销售不出去怎么办?这都是有可能发生。

虽然说在前面罗列了哪呢多可能出现的以及不可预估的风险,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能进入。而是要做好准备才能进入这个行当。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是风险和效益并存的行业,但是前两年需要您沉得住气,创业的前两年是最艰难的。现在的市场是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的市场,希望您的产品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