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怎么养殖蚯蚓
- 养殖问答
- 2023-06-03 10:42:06
- 723阅读
蚯蚓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其有着优良的通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地肥力。因此,露天养殖蚯蚓已成为许多农民和园艺爱好者的选择。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露天怎么养殖蚯蚓吧。
一、选址
养殖蚯蚓需要挑选合适的场地,通风、透光、排水良好的场地是理想的选择。一般来说,蚯蚓喜欢在混合有腐熟泥土、腐烂的餐厨垃圾和稻草等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可以在场地上撒上一层腐熟过的餐厨垃圾和稻草。
二、选择蚯蚓品种
首先,需要选择蚯蚓的品种。通常选用红虫(Red Worm),它们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而且喜欢在混合有腐熟泥土、腐烂的餐厨垃圾和稻草等的环境下生长,比较适合养殖。
另外,还需选择健康、没有病虫害的蚯蚓作为养殖材料。
三、建立蚯蚓箱
养殖蚯蚓需要建立蚯蚓箱,可以选择加工好的蚯蚓箱,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蚯蚓箱。
制作蚯蚓箱需要选择防水、透气、不含有害物质的材料。一般来说,木板、聚乙烯板材或泡沫板都可以作为制作蚯蚓箱的材料。
制作好蚯蚓箱后,需要在箱底铺上一层腐熟过的餐厨垃圾和稻草,然后把蚯蚓放入到蚯蚓箱中。
为了避免蚯蚓逃跑,需要在蚯蚓箱上盖上通气性好的盖子。同时,为了保证蚯蚓可以正常生长,还需要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四、蚯蚓的喂养
蚯蚓的喂养有很多种方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投喂腐熟过的餐厨垃圾和稻草,以便增加蚯蚓的食物来源。
2.投喂蚯蚓喜欢的食物,如面粉、玉米面、麸皮、豆腐渣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购买专业蚯蚓饲料进行喂养。
3.在喂食时要注意控制喂食量,过量喂食会导致蚯蚓增加,容易引起堆肥压缩和产生臭味。
五、收获和使用
当蚯蚓生长到一定规模时,就可以收获蚯蚓粪便用于堆肥。蚯蚓粪便是优良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
在收获之后,还可以将蚯蚓挑出来,用于钓鱼之类的活动。
六、注意事项
1.养殖蚯蚓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杀虫、消毒,避免蚯蚓被病虫害侵袭。
2.养殖蚯蚓要做好防盗工作,避免蚯蚓被偷盗或遭到捣乱。
3.养殖蚯蚓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喂食量,避免蚯蚓增加过快导致堆肥堆积压缩。
七、结语
露天养殖蚯蚓是一种环保、有益的养殖方式,能够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肥力,还可以用于钓鱼等活动。只要注意以上要点,相信你也可以顺利地养殖出属于自己的蚯蚓啦!
露天蚯蚓养殖床制作方法?
世界上有蚯蚓2500种左右,但人工养殖的蚯蚓仅6、7种。一般有爱胜蚓属、环毛蚓属及合胃属中的几种。蚯蚓的室外养殖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散养:把种蚯蚓直接放在农田里,调配一些熟化的有机物质,上面盖上草垫。保持温度不变。如遇雨水,要作好排水工作,以防逃逸。此法主要用以改良土壤。
(1)饲料地养殖:春暖花开时,选择常绿饲料地块(聚合草、红薯苗等)或桑田,在行距间开浅沟置饵,放进蚓种。这样,诱来的蚯蚓便定居其中。聚合草为多年生阔叶饲料,其生长期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生长期基本相同,湿度也差不多,夏季其阔叶可为蚯蚓遮荫避雨。除此,还可以在大田行间及农田的四周种植向日葵遮荫。当气温为34至38℃时,蚯蚓仍可在根部5至8厘米深的上壤中活动,而大地蚯蚓则钻进30至40厘米深的土壤中活动。这样,蚯蚓可吃枯黄落叶,当大雨冲击时,蚯蚓还可爬入根部避雨。全年每亩可产蚯蚓2000至4000斤,同时可使青饲料增产40%。如与单株对比,育蚓地块的聚合草株高80厘米,株重7.5斤;未育蚓地块的聚合草株高60厘米,株重5.5斤。绷生长在沟周围,每株根部有蚯蚓10至25条,最多可达37条,平体重50克左右,最重达100克。这种方法既不另花土地,又利于作物生长。不花成本,效果显著,易于推广,是室外养殖蚯蚓经济实惠的办法之一。
(2)光块地养殖:利用场边院落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翻挖成一米左右的田埂,定点设置饵料,放入闯种,夏季在上面搭上凉棚或用草帘覆盖,及时喷水保温、保湿和补料。
(3)在果园、桑园、苗圃、竹林和多年生青饲料及牧草地进行大面积饲养:美国、日本正在试验一种通气加湿法,即把食品残渣、城市垃圾、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废弃物以及工厂生产的有机物等作蚯蚓饲料,放置在10至20厘米的土壤中,同时在土壤中插许多有细孔的管子加强通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冬季低温时可埋热地线。
(4)塑料棚(或上温床)养殖:国外养殖蚯蚓用钢骨塑料大棚,一般宽7米,长30米,安装通风或暖气设备,常年养殖。我国江苏省海定县利用塑料薄膜挡风保温,既可保护蚯蚓安全过冬,还可在种植聚合草、红薯苗、蚕豆苗。椰架用竹片或柳条弯曲成拱型。棚宽2.4米,长15至20米,多造价低,管理方便。
(5)沟内养殖:可用水泥或砖砌成2x2平方米或挖开深65至80厘米,宽1米,长度都是5至10米的永久性养殖沟也可在背阴的地方,选土壤肥沃的潮湿地带,挖宽1米,深70厘米,长5至10米的养殖床,床的四周筑墙,前墙高25厘米,后强高150厘米,床的两端及后墙上开通风窗,床的四周挖排水沟。在冬季低温时,要在床面加盖草帘和塑料薄膜,以保湿及防寒。
(6)简易土沟养殖:选择避风,土质坚实的地方挖坑深0.7至1米,长宽根据饲养规模大小而定。坑底铺一层稻草或树叶,然后将发酵物及蛆卿分层铺放,每层10至20厘米,也可混合投入,再放蚯蚓。
2.直接饲养:就是直接把蚯蚓养在比周围高出20厘米的土丘上,上面覆盖帘子或简单棚架。
蚯蚓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粪便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然而蚯蚓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中的蚯蚓消失了。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蚯蚓的养殖技术。
一、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北星二号蚯蚓、威廉环毛蚓和太平二号蚯蚓。各种蚯蚓饲养价值如下:
1、赤子爱胜蚓:即红蚯蚓,属于粪蚯蚓。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另外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2、北星二号蚯蚓:属于粪蚯蚓,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人工养殖。
4、太平三号蚯蚓: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个体较小。它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而潮湿的垃圾堆里、牛棚和猪草堆底下,特别是腐熟的动物粪堆中是它最喜欢生存繁殖的地方。它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良种,适宜高密度人工养殖。
二、饲养管理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场地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各种增温措施。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蚯蚓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蚯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蚯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蚯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现在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了。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饲料主要是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烂菜叶、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使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高5℃。
牛粪养殖蚯蚓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可以引种太平三号蚯蚓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目前最高产的蚯蚓良种。它能耐-10℃的低温,大平三号蚯蚓体长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体内无泥,尾部**,雌雄同体,条条都能产蛋,生性温顺,不跳跑。
太平三号蚯蚓适合商密度养殖,在26-30℃气温中每条蚯蚓年累计可繁殖14000-40000条左右,每立方米饲料投种10000条,通过2个月饲养后,月可产鲜蚯蚓60公斤。牛粪养殖蚯蚓技术使用竹架塑料棚,投资少、效果好,平均每天增温10℃,按低温期150天算,累计增温1500℃,等于平均气温20℃的75天积温,换句话说,这等于比一般养殖多2个月生长期,使蚯蚓生长快,产卵早,为全年高产打好基础。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塑料棚的东西北三面要挂草帘,并必须在蚓床中间放草笼以利透气,然后覆盖一层薄膜。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气温低的地区,可盖两层薄膜,薄膜间夹一层草帘,用完的牛粪可以作肥料直接在地里施用,经蚯蚓处理后,牛粪的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都有所上升。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加速了牛粪中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了牛粪作为一种有机肥料的肥力。牛粪能改善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土壤吸水量、持水量,减少径流及士壤流失。
养殖
幼蚯蚓刚从蚓茧孵出,一般呈丝线状,身体弱小,幼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选择疏松、细软、营养丰富的饲料。为使幼蚯蚓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可以用薄层饲料来投喂饲养,在加水时,不宜泼洒,可用喷雾器喷洒,使水呈雾状,每天可喷洒2-3次,但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应控制在20-35℃之间。在养殖时还应特别注意蚯蚓的天敌,如蚂蚁、蜘蛛、老鼠等。
越冬是开展蚯蚓养殖不可忽视的环节。农田、园林、野外养殖蚯蚓,可在冬季将蚯蚓移入棚内养殖,保持蚯蚓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蚯蚓可以在冬季照常生长发育和产茧繁殖。

疾病防治
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为蚯蚓,这些寄生虫为完成其生活史必须从蚯蚓体内度过,吸取蚯蚓体内营养,会对蚯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原腔动物,如线虫,常寄生于蚯蚓的食道、体腔、血管。不过能引起蚯蚓发病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很少。
采收
根据蚯蚓惧光怕热的习性,来分离蚯蚓。将蚯蚓放在筛网内,利用日光或强灯光照射,蚯蚓就朝下方自动移动爬出。还可以根据蚯蚓怕水淹的特性来分离,将大量水灌入养殖池内,蚯蚓会主动爬出地面。
1.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
2.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
3.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蚯蚓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