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投入产出比怎么算

饲料投入产出比是指生产饲料所需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比值。它是衡量畜牧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还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下面,我们从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饲料投入产出比。

一、饲料投入产出比的定义

饲料投入产出比是指饲料生产经过一定的处理后能够提供给动物使用的部分称为饲料利用率,即饲料初始质量和生产能力之比。饲料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饲料利用率越高,可以获得更多的养殖产出,提高了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反之,饲料投入产出比越低,说明饲料利用率越低,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饲料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方法

计算饲料投入产出比,需要较为耗时、耗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饲料投入产出比 = 饲料生产投入总成本 ÷ 饲料生产产出值

1. 饲料生产投入总成本包括饲料生产的所有成本,包括饲料原料采购、加工、成品存储和配送等成本。

2. 饲料生产产出值指饲料生产所产出的各种与饲料相关的产出成果,主要包括饲料销售额、毛利(销售额 – 直接成本)和净利润等。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方法,它不能反映某种特殊饲料对某种动物的适宜程度。但它还是对于饲料生产厂家自我检测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三、影响饲料投入产出比的因素

1. 饲料配合

饲料的配合对于饲料投入产出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配合饲料时,需要考虑各种饲料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以达到最佳的饲料营养水平。这样可以大幅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提升饲料投入产出比。

2. 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是饲料投入产出比的重要因素。饲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饲料的好坏则取决于饲料原材料、加工工艺和质检标准等因素。因此,生产饲料时需要关注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提高饲料的品质。

3. 饲料生产技术

饲料生产技术是影响饲料投入产出比的一个重要因素。饲料生产技术涉及到无菌、环保、高效、节能等多个方面。对于饲料生产企业来说,优质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饲料利用率,进而提高饲料投入产出比。

四、饲料投入产出比的意义

1. 较高的饲料投入产出比意味着单位饲料可以产生较高的收益。

2. 饲料投入产出比是评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较高的饲料投入产出比能够降低养殖业的成本,从而促进畜牧业生产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如何提高饲料投入产出比

1. 合理配置饲料原料

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饲料。生产饲料之前,需要仔细分析不同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并选择符合要求的饲料原料配比,最小化饲料的成本。

2. 勤修桥梁,防患于未然

在养殖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检查养殖设备,防止短路、堵塞等事故的出现,避免下雨天通电等危险发生。同时也要注意管理环境和动物健康,预防疫病的发生。

3. 持续引进新的技术

饲料生产技术及设备不断更新,需要及时了解并引进新技术。比如采用更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并使用新型的饲料辅料等等来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

六、总结

饲料投入产出比是衡量养殖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饲料投入产出比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生产饲料时,我们需要注意饲料的配合、投放品质、生产技术等因素,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粮比怎么计算,猪粮比多少才能保本

           猪粮比:生猪价格(元/斤)/玉米价格(元/斤)

      肉料比:生猪价格(元/斤)/配合料价格(元/斤)

      饲料消化能含量:饲料消化能含量(5%预混料)=3.5×玉米含量+2.46×麸皮含量+3.5×豆粕含量+5×5%预混料能量含量......

一、猪粮比怎么计算

      1、猪粮比

      计算公式为生猪价格(元/斤)/玉米价格(元/斤)。

      2、肉料比

      计算公式为生猪价格(元/斤)/配合料价格(元/斤)。

      3、饲料消化能含量

      计算公式为饲料消化能含量(5%预混料)=3.5×玉米含量+2.46×麸皮含量+3.5×豆粕含量+5×5%预混料能量含量。

      4、饲料粗蛋白含量

      计算公式为饲料粗蛋白含量(5%预混料)=8.5×玉米含量+14×麸皮含量+44(豆饼41)×豆粕含量+5×5%预混料蛋白含量。

      5、饲料赖氨酸含量

      计算公式为饲料赖氨酸含量(5%预混料)=0.2×玉米含量+0.47×麸皮含量+2.5×豆粕含量+5×5%预混料含量。

      6、增重总成本

      计算公式为增重总成本=增重饲料成本+仔猪分摊成本+药费分摊成本。

二、猪粮比多少才能保本

      1、保本比值

      猪粮比(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值)一般要处于5.5:1才能保本,在此基础上,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若猪粮比越高,则表示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2、比值情况

      (1)绿色区域,猪粮比价在9:1-6:1之间(价格正常)。

      (2)蓝色区域,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价格轻度下跌)。

      (3)**区域,猪粮比价在5.5:1-5:1之间(价格中度下跌)。

      (4)红色区域,猪粮比价低于5:1(价格重度下跌)。

      (5)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

饲料转化率的计算公式

(1)养鸭经济效益的核算 一般养殖户建一个300米2的鸭棚,只需投资1000~3000元,可养肉鸭2000只;如果套养,可年养12批或者更多。除鸭舍和养鸭工具投资外,养鸭的直接成本包括鸭苗费、饲料费、药费、电费等,收入为毛鸭销售收入,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即为毛利润。

(2)影响养鸭经济效益的因素 影响养鸭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防疫、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营养、环境温度、饲养密度等。

不同品种鸭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胸腿肉率、抗病能力、死亡率、产蛋率等存在较大差异。

饲料品质与营养水平对鸭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饲料品质好,是指饲料中各种营养齐全且比例恰当,各项卫生安全指标能够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不含有危害鸭身体健康的各种有害有毒元素,没有发霉变质的现象,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高。

环境温度对肉鸭生长发育速度和健康影响较大。高温导致鸭采食量下降,活动量降低,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因热应激导致疾病和死亡。环境温度低,鸭采食量增加,但饲料转化效率下降。

饲养密度对鸭生长发育影响极大。饲养密度大,鸭舍内的空气不容易保持新鲜,且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低,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含量高,易造成鸭呼吸道黏膜损伤,增加鸭群发生大肠杆菌和浆膜炎的机会,不利于肉鸭健康。饲养密度大,能降低鸭的运动量、采食量、生长速度,使肉鸭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升高。

鸭疾病包括禽流感、小鸭肝炎、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对鸭健康危害极大,往往导致鸭大批死亡。疾病能使鸭新陈代谢出现紊乱,采食量降低或废绝,生长发育停滞。因此,能否保证鸭群体健康、不发生疾病是养鸭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鸭的生活生长环境是否良好对鸭群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鸭舍内地面和垫料要求干燥,清洁卫生,垫料新鲜无发霉现象。鸭舍内应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料肉比怎么计算公式

饲料转化率 一般用耗料增重比(料重比、料肉比、饲料消耗比)来表示。即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标准饲料公斤数。

计算公式为:耗料增重比(料重比)= 标准饲料公斤数/增重公斤数在计算饲料报酬中,用 “耗料增重比”较 “料肉比”的概念更准确,因增加的不是 “肉”,而是体重。标准饲料量是指按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量。否则,将缺乏可比性。也可从相反角度,用饲料转换率(饲料消耗率)来表示。

饲料转换率(%)=增加的活量/消耗的饲料量

饲料配比方法

计算公式为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猪的料肉比是指饲养猪体重增加一公斤,这期间所消耗的饲料用量是多少,它们之间的一个比例为多少就是料肉比。

1头200斤的肉猪生长期为150-165天左右,仔猪的早期阶段,需要全价配合饲料20斤左右。

1、料肉比低好一些。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料肉比低说明用的饲料少,但增长的肉多。虽然我国的各种畜产品消费量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均购买力增加而快速增长,但是饲料消耗量并没有在增长。这是因为随着家畜饲养业专业化和集中化饲养技术、家畜育种和管理的进步,大大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2、饲料需求的水平和类型主要取决于畜产品价格和饲料价格之间的关系。当畜价与饲价比上升时,生产的利润就会变大,从而使得畜产品生产扩大,饲料消耗也会增加。相反,当这种比例下降时,畜产品生产利润就会降低。

3、一般饲料行业的大型饲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会通过新建、扩建、行业重组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能。对于优质的商业饲料市场,饲料行业的竞争也从“大对小”转变为“大对大”的现象。

饲料配合的方法

1.试差法

试差法又叫经验法,就是按饲养标准的要求,先试定一个各原料的初步比例,计算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将计算结果与饲养标准对照,若营养指标不足或过多,则对比例加以调整。最后调整结果与饲养标准越接近越好,或在主要指标(如蛋白质)稍优。

例:配制体重20-60公斤阶段生长猪的饲粮

第一步:查表得知20-60公斤生长猪每公斤饲粮的养分含量如下表:

体重 (公斤) 消化能(兆焦) 粗蛋白(%) 赖氨酸 (%) 钙 (%) 磷 (%) 食盐 (%)

20-60 12.97 16 0.75 0.6 0.5 0.23

第二步:确定选用的饲料原料。配合生长猪饲粮,应考虑饲料的消化性、适口性和饲料价格,选用玉米、小麦、麦麸、豆饼、菜子饼、豌豆及矿物质补充料。

第三步:饲料初次配合,初步确定各种原料用量,并查饲料营养成分表,计算出所选用饲料的养分含量,列出初次配合的养分计算表:

饲料 名称 用量 (%) 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赖氨酸 (%) 钙 (%) 磷 (%)

每公斤含 共含 每公 斤含 共含 每公 斤含 共含 每公斤含 共含 每公斤含 共含

玉米 50 14.10 7.05 8.9 4.45 0.28 0.14 0.02 0.01 0.27 0.135

小麦 10 14.14 1.41 10.8 1.08 0.36 0.036 0.03 0.003 0.34 0.034

麦麸 13 11.76 1.53 15.4 2.31 0.67 0.087 0.12 0.016 0.85 0.111

豆饼 15 14.60 2.19 43 6.45 2.38 0.375 0.32 0.048 0.5 0.075

豌豆 5 14.14 0.71 26 1.3 1.73 0.087 0.15 0.0075 0.45 0.023

菜子饼 5 11.46 0.57 41.4 2.07 0.94 0.047 0.72 0.036 1.12 0.056

骨粉 1 21.8 0.218 11.25 0.113

碳酸钙 0.77 37.7 0.29

食盐 0.23

合计 100 13.46 17.67 0.772 0.628 0.546

标准要求 12.97 16 0.75 0.6 0.5

相差(%) +3.8 +10.4 +2.9 +4.6 +9.3

第四步:调整饲料比例。上表初步计算粗蛋白偏高,降低豆饼相应增加小麦含量,另外磷也偏高,减少骨粉调整钙、磷含量。调整后经计算赖氨酸需添加0.1%,其余指标符合要求可以使用。调整后每公斤饲料养分含量如下表:

饲料 名称 用量(%) 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赖氨酸 (%) 钙 (%) 磷 (%)

每公斤含 共含 每公 斤含 共含 每公 斤含 共含 每公斤含 共含 每公斤含 共含

玉米 50 14.10 7.05 8.9 4.45 0.28 0.14 0.02 0.01 0.27 0.135

小麦 15 14.14 2.12 10.8 1.62 0.36 0.054 0.03 0.0045 0.34 0.034

麦麸 13 11.76 1.53 15.4 2.31 0.67 0.087 0.12 0.016 0.85 0.111

豆饼 10 14.60 1.46 43 4.3 2.38 0.238 0.32 0.032 0.5 0.075

豌豆 5 14.14 0.71 26 1.3 1.73 0.087 0.15 0.0075 0.45 0.023

菜子饼 5 11.46 0.57 41.4 2.07 0.94 0.047 0.72 0.036 1.12 0.056

骨粉 0.7 21.8 0.152 11.25 0.079

碳酸钙 0.97 37.7 0.365

赖氨酸 0.1 0.10

食盐 0.23

合计 100 13.44 16.05 0.753 0.622 0.508

标准要求 12.97 16 0.75 0.6 0.5

相差(%) +3.6 +0.3 +0.4 +3.6 +1.6

2. 方形法(又称四角法、对角线法)

饲料投入产出比怎么算

例:配制体重20-60公斤阶段生长猪的饲粮

第一步:查表得知20-60公斤生长猪每公斤饲粮的养分含量如下表:

体重 (公斤) 消化能(兆焦) 粗蛋白(%) 赖氨酸(%) 钙 (%) 磷 (%) 食盐 (%)

20-60 12.97 16 0.75 0.6 0.5 0.23

第二步:确定选用的饲料原料,并查出所选原料的养分含量。

饲料 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赖氨酸 (%) 钙 (%) 磷 (%)

玉米 14.35 8.5 0.26 0.02 0.21

麸皮 10.59 13.5 0.67 0.22 1.00

槐叶粉 10.02 17.8 0.78 1.91 0.17

鱼粉(国产) 11.42 53.6 3.90 3.10 1.17

豆饼 13.43 41.6 2.49 0.32 0.50

棉籽饼 11.55 32.3 1.15 0.36 0.81

菜子饼 11.59 37.4 1.18 0.61 0.95

骨粉 30.2 13.46

沸石粉 35.0

赖氨酸 99

第三步:考虑到价格、有毒物质及粗纤维含量等方面的因素,对部分原料用量需加限制。如鱼粉只用3%,棉籽饼、菜子饼和槐叶粉各用5%。假设添加剂用量为1%,食盐为0.23%,钙磷等保留1%的空间。

第四步:计算上述限定成分在饲料中所占比例;这些成分所提供的养分;饲料中剩余部分应有的养分浓度。见下表:

饲料 % 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赖氨酸 (%) 钙 (%) 磷 (%)

鱼粉 3 0.34 1.61 0.117 0.093 0.035

槐叶粉 5 0.50 0.89 0.039 0.096 0.009

棉籽饼 5 0.58 1.62 0.058 0.018 0.041

菜子饼 5 0.58 1.87 0.059 0.031 0.048

食盐 0.23

添加剂 1

保留空间 1

合计 20.23 2.00 5.99 0.273 0.238 0.133

需要 100 12.97 16 0.75 0.6 0.5

缺额 79.77 10.97 10.01 0.477 0.362 0.367

第五步:根据方形用玉米、麸皮、豆饼满足饲料对消化能和蛋白质的要求。因剩余部分为79.77%,应含消化能10.97兆焦和粗蛋白质10.01%,折算成100%,消化能应为13.75兆焦,粗蛋白质应为12.55%。

先配制混合物1: 含消化能13.75兆焦,粗蛋白质低于12.55%。

将两种饲料的消化能置于正方形的左侧,所需浓度放在中间,在两条对角线上做减法,大数减小数,得数为两种饲料应占的份数。

玉米:14.35 3.16=84%(玉米)

13.75

麸皮:10.59 0.6=16% (麸皮)

右上角3.16即3.16份玉米,右下角即0.6份麸皮。求出两种饲料的总份数(3.16+0.6),再求出每种饲料占的百分数:

3.16÷(3.16+0.6)×100%=84%(玉米)

0.6 ÷(3.16+0.6)×100%=16%(麸皮)

以下的右上、右下角百分数,依此类推计算。

其粗蛋白质为8.5%×84%+13.75%×16%=9.3%

再配混合物2: 含消化能13.75兆焦,粗蛋白质高于12.55%。

玉米:14.35 0.32=35%(玉米)

13.75

豆饼:13.43 0.6=65% (豆饼)

其粗蛋白质为8.5%×35%+41.6%×65%=30.02%。

最后用这两种混合物配成含消化能13.75兆焦,粗蛋白质12.55%的饲料。

混合物1:9.3 17.47=84.3%(混合物1)

12.55

混合物2:30.02 3.25=15.7% (混合物2)

其中:

玉米 84%×84.3%+35%×15.7%=76.3%。

麸皮 16%×84.3%=13.5%。

豆饼 65%×15.7%=10.2%。

3种饲料在配方中的用量为:

玉米 76.3%×79.77%=60.9%。

麸皮 13.5%×79.77%=10.8%。

豆饼 10.2%×79.77%=8.1%。

第六步:计算养分余缺:

饲料 % 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赖氨酸 (%) 钙 (%) 磷 (%)

玉米 60.9 8.74 5.18 0.158 0.012 0.128

麸皮 10.8 1.14 1.46 0.072 0.024 0.108

豆饼 8.1 1.09 3.37 0.202 0.026 0.041

合计 79.8 10.97 10.01 0.432 0.062 0.277

需要 79.77 10.06 10.01 0.477 0.362 0.367

余缺 +0.03 +0.91 0 -0.045 -0.3 -0.09

第七步:解决赖氨酸不足,饲料中加入含赖氨酸99%的合成赖氨酸0.045%,可满足对赖氨酸的需要。

第八步:用骨粉解决磷不足的问题,即0.09%÷13.46%=0.67%,饲料中加入0.67%骨粉可满足磷的需要,同时也补充了30.2%×0.67%=0.202%的钙。

第九步:钙尚缺0.3%-0.202%=0.098%,以沸石粉补充时,需0.098%÷35%=0.28%。

第十步:完成配方。总量超过或不足100%时以玉米用量调整。见下表:

饲料(%) 养分含量

玉米 60.875 消化能(兆焦) 12.97

麸皮 10.8 粗蛋白质(%) 16.00

豆饼 8.1 赖氨酸(%) 0.75

鱼粉 3 钙(%) 0.60

棉籽饼 5 磷(%) 0.50

菜子饼 5 食盐(%) 0.23

槐叶粉 5

骨粉 0.67

沸石粉 0.28

赖氨酸 0.045

添加剂 1

食盐 0.23

注:若将鱼粉所含盐分考虑在内,食盐用量可相应减少。

3.计算机优化饲料配方

用计算机进行最佳配方设计,需要四方面的原始数据:原料的价格、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配方应达到的营养标准(常称为营养限制)及其他的限制要求(常称为非营养限制)。只要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前三方面的数据不会出现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非营养限制的数据输入。这些数据是为了保证计算机设计的配方具有实用价值而提出的,它主要是针对一些原料的用量进行限制。正确地输入非营养限制的数据,是保证计算机能正确运行获得最佳配方的关键。提出非营养限制条件的原则是:

第一, 能不提出的限制条件一律不提。限制条件越少,最佳配方的成本就越低。

第二, 限制条件宜宽不宜严。对同一种营养成分,应尽量选用单向限制(上限或下限),不得已的时候再选用双向限制,而且上下限之间的范围宜宽不宜窄。

第三, 在提出限制条件时,不要考虑价格因素,对价格高的原料不必进行上限限制,因为计算机会考虑价格因素。

第四, 为保证配方的实用性,对于下列几种情况,一般应对原料的用量提出限制要求:

1. 含有毒素的原料,如棉籽饼、菜子饼等。

2. 容重过小的原料,如麸皮等。

3. 来源缺乏的原料,应根据货源情况对用量提出限制要求。

4. 由于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限制的原料,如鱼粉。可根据实际饲养结果和经验规定其在配方中的最低用量,以保证最佳的饲养效果。

常用原料建议用量范围:

原料 饲粮中含量(%)

怀孕猪 哺乳猪 小猪 生长—肥育猪

玉米 0-80 0-80 0-60 0-85

高粱 0-10 0-10 0-10 0-10

酵母 0-3 0-3 0-3 0-3

大麦 0-80 0-80 0-25 0-85

小麦 0-80 0-80 0-60 0-85

麸皮 0-30 0-25 0-15 0-25

脱脂奶粉 0 0 0-10 0

乳清粉 0 0 0-20 0

鱼粉 (秘鲁) 0-5 0-5 0-5 0-5

豆饼 0-20 0-25 0-25 0-25

棉饼 0 0 0-5 0-10

菜饼 0 0 0-5 0-10

肉骨粉 0-10 0-5 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