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怎么饲养

马蜂,也称黄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特别是夏季,它们在树林、草丛等地方的巢穴中活动十分频繁,很容易被人类误伤。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有意地饲养马蜂。那么,马蜂怎么饲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合适的饲养条件

马蜂是一种野生昆虫,要在人为的干预下才能进行饲养。因此,在选择马蜂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其生存的环境。一般来说,马蜂要求饲养环境相对稳定,比较适宜的环境为:温度在15℃以上,湿度在50%以上,还要光线适中。

2.选择适宜的马蜂种群

在饲养马蜂时,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马蜂种群。一般来说,马蜂种群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饲养平台进行选择购买。在选择种群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种群的数量,二是种群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种群数量应该在20-50个之间,而且要确保种群的健康状态,以免影响饲养效果。

3.马蜂蜜的获取

马蜂蜜是饲养马蜂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饲养马蜂时,要选择适宜的蜂蜜采集时间。一般来说,饲养马蜂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6-9月份。在这个时期,气温较高,花粉丰富,马蜂对外出采集蜜源的需求也相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马蜂的采蜜时间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当气温较高时,它们会停止采蜜,回到巢穴里休息。

4.合理的饲养管理

在饲养马蜂时,需要进行一些合理的饲养管理。一是对巢穴进行维护。马蜂的巢穴一般建在树上、地洞或悬挂物等处,需要注意巢穴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二是注意防护。马蜂是一种比较凶猛的昆虫,容易攻击人,因此,在饲养马蜂时,要注意周围的安全保护,不要让人员接近巢穴。

5.及时采集马蜂蜜

在饲养马蜂的过程中,最终目的是获取蜂蜜。因此,在采集蜂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定要穿上合适的防护装备,例如夹衣、手套、胶鞋等。其次,在采集蜂蜜之前,要使用冷烟器把马蜂冷麻醉才能进行采蜜,否则很容易被马蜂攻击。最后,在采集蜜时,需要选择晴天或午后,当马蜂外出采集蜜源时,这样采蜜会更加安全。

6.巧妙地利用马蜂

除了饲养马蜂以收集蜜之外,人们还可以利用马蜂为自己服务。例如,马蜂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繁殖,例如各种果树螟虫和飞蝗。此外,马蜂的毒液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综上所述,饲养马蜂需要注意合适的饲养条件、选择优质的马蜂种群、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及时采集马蜂蜜以及巧妙地利用马蜂的优点。虽然饲养马蜂的成本和风险相应较高,但在正确的操作下,却能为人类带来不小的收益。



马蜂的介绍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膜翅目细腰亚目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_木胡蜂、雪松木胡蜂及寄生树黄蜂。

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为捕食性蜂类。

蜂巢结构: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马蜂的饲养管理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

马蜂怎么饲养

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补充了营养,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并拴牢。

由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

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由胡蜂将口器咀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修造而成。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柱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蜂巢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蜂

昨天捉了只马蜂,想养着,请问它吃什么?谢谢各位了。

1、夜间趁其不活动时,用捕虫网在集群的越冬处收集,养置在用铁纱或木制的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中,1立方尺的蜂笼可放入300~500头。

2、将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用来控制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减少其体内营养过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3、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提前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为食。

4、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这样虽推迟了半冬眠期,由于增补了营养,仍能安全过冬。

以收取胡蜂的蜂巢蜂毒作为药用为目的的,或获得蜂蛹、成虫作为食用为目的者,需要在9月底采集胡蜂,并帮助它们筑新巢,保护它安全越冬,直至第2年让它们繁殖,需要饲养很长的时间。

以观赏为目的的饲养,不需要饲养太长的时间,只需准备1个以木条为框架,四周上下用铁纱网蒙成的蜂笼(要有可开启的门),在9月底胡蜂开始脱离旧巢的时候收集10~20只胡蜂放在笼子里,观赏其饲养20~25天就够了,不必保护越冬。

在这短暂的饲养期中,隔天在笼底放些熟透的苹果、桃子(切成小片)。10月初气温下降至10度时,将笼子放在阳光下晒1~2小时,以增加温度,晚上用较厚的布或毯子将笼子盖一盖,这样就可以观赏到10月底甚至11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