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泥鳅怎么养

养鱼塘的朋友们都知道,鱼塘中除了养鱼之外,养一些虾蟹、青蛙、龟鳖、泥鳅等水生生物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其中,养泥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不仅可以提供美食,在水中也会有一定的清理作用,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下如何养泥鳅。

一、选择合适的泥鳅品种

泥鳅分为黑鳅、黄鳅、紫鳅等品种,其中黑鳅和黄鳅是比较常见的品种。在选择的时候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大小要适中:泥鳅的大小一般在10厘米左右为宜,太小可能会受到鱼的欺负、太大的话可能会吃掉鱼苗。

2、外观要健康:泥鳅的鳞片要光泽,没有明显的损伤或者患病表现。

3、不要混养:泥鳅和鲫鱼、草鱼等淡水鱼不宜混养,否则可能会互相攻击,损失惨重。

二、准备养殖环境

泥鳅喜欢在相对较深的水中生活,所以养殖的水深应该在2米以上为宜。同时,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水泵、过滤器等设备提高水质,也可以使用一些水草调节水质,保证泥鳅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新鲜。

三、喂养泥鳅

泥鳅是杂食性动物,既可以吃水中的植物、浮游生物,也可以吃小型鱼类。因此,在喂养泥鳅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投食:泥鳅的饮食量不宜过多,一般一天两次且每次适量就好,多了容易导致水质污染。

2、选择适合的饲料:泥鳅可以食用蚯蚓、鱼粉、米糠等,但是要注意控制好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以免过量引起水质问题。

3、观察泥鳅的饮食状况:如果泥鳅出现食欲不佳、胃口差等情况,可能是有病害或者水质不好,需要及时处理。

四、及时清理残餐和粪便

泥鳅的粪便和残餐会对水质产生污染,影响泥鳅的健康,因此需要及时清理。可以利用专门的小型型清池器或者采用手工清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五、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包括体长、体重、健康情况等。如果发现泥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可以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

六、结语

养泥鳅并不难,但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准备养泥鳅,建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好品种,保证养殖环境和水质的良好,合理安排饲养管理,相信会有不错的养殖效果。



怎么在鱼缸中养泥鳅

泥鳅很皮实,对于水温、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还可以过冬,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生物。适合没有饲养经验的新人入手。下面,为您带来“怎么在鱼缸中养泥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准备底砂

如果想要再现自然界中泥鳅的生长环境的话,需要在鱼缸底部铺上5公分左右的泥土、或细砂。泥鳅原本是潜藏在水底的泥中生长的,虽说泥土是它们的最爱,但是如果在鱼缸中铺上5公分的泥土的话,这些小家伙一旦藏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失去了观赏的价值,所以最好还是选用河边的细砂。幸好这些差别对泥鳅的日常生活影响也不是很大。

泥鳅的进食特点是将饵料连同砂砾一同吞进嘴里,然后再把砂砾从腮里单独排除,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还是河砂比较合适。另外,冬季泥鳅还需要潜入砂砾中借用冷水护体来进行冬眠。

在选取河沙的时候,要注意挑选那些没有棱角、细小的沙子,太过锋利的棱角容易划伤泥鳅或其他鱼体。

二、选用大点的鱼缸

建议选用45公分*(高)*30公分(长)*30公分(宽)的大缸。这个尺寸的鱼缸可以饲养10条左右的泥鳅。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另外,建议尽量将鱼缸摆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果是阳光直射的地方的话,要注意控制水温。还有就是,泥鳅耐寒性差,冬季的话需要注意水温过低,否则它们很容易进入冬眠状态。最好的做法是将它们放在室内向阳处,控制水温不要过低。水温控制在夏季27~31度,冬季7~10度即可。

三、鱼缸需要加盖

泥鳅夜间的运动量比较多,它们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除此之外,它们对于震动很敏感,一旦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所以说,必须要给鱼缸盖盖。从这一点来说,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的话它们基本上跳不出来了。

四、自来水消除氯气再使用

跟金鱼一样,自来水放置一到两天、或者加入几颗明矾,消除氯气之后再使用。水质脏了之后也需要换水,具体的换水频率要根据饲养泥鳅的数量,鱼缸的大小来定,基本上两个月一次,换掉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即可。

五、加入氧气泵、水草

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看上去也美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缸里提供氧气,有助于泥鳅的生长。一定要添加氧气泵和水草。需要注意的是,泥鳅在底砂中移动很容易将水草的根部崛起,因此在栽植水草时最好把根部用小石块固定一下,或者直接栽种到迷你花盆中。泥鳅呼吸不光是依靠腮,它们会时不时的把头伸到水面用口直接吸入空气,用肠子代替腮进行呼吸。为了它们有足够的呼吸空间,缸中要控制水草的数量。

六、属杂食性动物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泥鳅的食量非常大,有优秀清洁工的美誉。

七、泥鳅的繁殖

鱼塘养泥鳅怎么养

泥鳅的繁殖非常的困难,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为了诱产卵,需要给它们注射荷尔蒙剂。有勇气的朋友可以挑战一下。

综合来看,饲养泥鳅的难度系数不算高,可以跟金鱼等一起饲养,可以帮助清除水底的饵料残渣。

怎样养泥鳅?

泥鳅的味道非常的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很多的人都是非常的喜欢吃,但是现在野生泥鳅远远不满足于市场的需求,导致现在有很多的人靠养殖泥鳅赚钱,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一,泥鳅该怎么养

养殖泥鳅最重要的就是水质,其实不止泥鳅养殖水质要求高,很多的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都是非常的高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及病害情况。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养殖泥鳅的密度也是非常的重要,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随着泥鳅的生长,后期还要继续的减少量,如果大量的放养,会导致养殖密度过高泥鳅不能正常的进食,会导致生长的非常缓慢,而且会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泥鳅适应的水温是在25-28度,泥鳅时杂食性鱼类很多的食物都是可以作为它的食料,可在养殖时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类,供期自由采食。随着它长大后期可投喂鱼粉、鱼肉浆、动物内脏以及五谷杂粮、蔬菜等,让其快速生长

二,泥鳅怎么做好吃

给大家介绍一个红辣椒炒泥鳅的做法,味道非常的好,先把泥鳅的内脏清理干静,然后洗干净之后在用盐腌制20分钟目的是为了让泥鳅更加的入味,在把蒜苗、红辣椒、青椒切成同样大小的斜刀放碗中备用。热锅下油,把泥鳅放入煎,煎一会洒入料酒去腥味,泥鳅煎略转黄,加入蒜叶、青椒、红辣椒翻炒至熟,放入鸡精出锅至盘中,最后淋上一层花椒油就可以出锅了

河里抓的泥鳅怎么养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1、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根据水色情况,应适量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

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

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1cm左右时,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

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3、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为佳。

4、巡塘检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6、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生活习性

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10-15天换水一次。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