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温热怎么办

很多人有养鱼的爱好,而养鱼的关键是保持水质。水温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高的水温不仅会让鱼儿身体不适,甚至会导致死亡。那么,当鱼塘水温过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了解适宜的水温对鱼儿的重要性。

常见的鱼类,适宜的水温一般在20℃-28℃之间。如果水温过低,会导致鱼儿的代谢变得缓慢,食欲减退,很容易得病。而过高的水温,则会让鱼儿呼吸困难,容易缺氧。而有些热带鱼,如锦鲤、金鱼等,适宜的水温更加偏向于温暖,不适宜低于15℃,过高的水温则会让鱼儿的身体变得虚弱,甚至死亡。

其次,排查水温过高的原因。

水温过高可能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水体受到日晒直接照射;过于频繁地投食鱼食;鱼塘没有良好的遮荫,导致水面不断受到阳光照射;鱼缸摆放在高温区域,如室外、电器旁边等。如果了解了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方法降温?

1、增加水流量。增加水流量可以使水体更好地与大气接触,从而降低水温。

2、更换水体。如果水温过高,可以使用稍凉一些的水进行更换。但要注意水质的稳定性和水温的变化速度,不要让水温过快地变化导致鱼儿更难适应。

3、增加氧气。氧气可以降低水温,并对鱼儿的代谢、呼吸等方面都有好处。可以选择增加氧气的设施,如增氧泵等。

4、添加化学品。如绿水清、硝化菌、藻类等,可以生物降解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水体温度。

5、打遮阳伞。在鱼缸上方设置遮阳伞、遮阳网,可以有效避免鱼缸受到阳光直射,从而降低水温。

最后,应该如何预防鱼塘水温过高?

1、加强通风采光。让鱼缸有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可以更好地保持水质和水温。可以选择鱼缸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或设置鱼缸窗户。

2、定时换水。不要让鱼缸内的水长期不变,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也会使鱼儿难以适应温度变化。定期更换水体,也可以有效降低水温。

3、增加遮荫。在鱼缸上方加盖遮阳篷或者悬挂遮阳网,可以有效防止鱼缸的直接受到阳光照射。

4、定期清洗维护。鱼缸需要长期维护,定期清理杂物和废弃物,可以保证水质的良好,同时也可以避免水温过高。

总结起来,保持适宜的水温,对于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不管是预防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合理的手段。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鱼塘水温过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让我们的鱼宝宝们健健康康的生活。



天气热鱼容易死 怎么办

天气热鱼容易死,应该找到天气热鱼容易死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水温过高直接热死。可进行遮阳,使用风扇或冷水机,加大换水等方式降温。

2、升温造成溶解氧含量下降闷死。可加大换水,气泵增氧等方式补充溶解氧。

3、升温造成腐烂加快氨氮超标毒死。可加大换水,减少喂食,加强过滤系统。

4、升温造成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病死。可根据病源种类对症下药。

太热了!男子买100块冰给鱼降温,水温太高对鱼类有何危害?

夏季是一年中渔业生产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养殖鱼类摄食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对全年养殖收成影响很大。由于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明显,水质变化快,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气时,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高温对水产养殖的一些影响和应对操作,作出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高温引发池塘水体分层

由于池塘表层水温高,中下层水温偏低,导致池塘出现温跃层,也就是"冷热分层"。同时藻类具有趋光性,多聚集于池塘中上水层,池塘中下层或者底层处于缺氧或者欠氧状态,投料量的加大导致残饵积累和粪便排泄物的增多,有机物分解耗氧严重,水体的污染远远超过池塘的自净能力,如遇天气剧烈变化,上下水层剧烈混合,就很容易导致有害物质上翻,鱼体应激、发病乃至死亡。

(图源:海大农牧)

水体分层对水生动物来说有利有弊,利:鱼类有天生的"趋温性",热天时底层水温低,鱼类可以在底层水"纳凉",冷天时底层水温高,鱼类可以在底层水中"避寒";弊:底层水缺氧或欠氧,会引发底质恶化。深水塘水体分层明显,上层水高温,底层水低温;浅水塘水体分层不明显。

从高温时节对于鱼类的"避暑"来说,深水塘可以在中午适当短暂开动增氧机,以图适度打破水体分层,促进水温和溶氧均衡分布,降低表层水温,增加底层溶氧。但以不能久开为宜,因为如果完全打破水体分层将可能导致底层的低温层消失,影响鱼类"避暑"作用。

(图源:海大农牧)

浅水塘比如有些鱼塘水深只有1米左右,不建议在高热时的中午开机搅水,否则会把仅有的一点"冷热分层"的水完全溶合,上下水层都会是高温水体,鱼类的"避暑"水层完全消失,不宜于鱼类的安全渡夏。

二、高温影响池塘溶解氧

水体中的溶氧饱和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池塘溶氧饱和度仅5.28mg/L,底层大多处于"氧债"状态,过低的溶氧水平不仅会导致鱼类应激缺氧,水中缺氧更会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持续升高,导致鱼类中毒甚至死鱼。

(图源:海大农牧)

从上图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水温超过28℃后,鱼类对池塘溶氧的利用率已经非常低下;其次,实验测定表明,2龄的鲢、鳙、草鱼在夏季和冬季的耗氧率分别为0.161-0.264 mg/(g·h)和0.012-0.037 mg/(g·h),相差10倍以上。而白鲢在溶氧1mg/L时,其呼吸频率是溶氧4mg/L时的2倍。

高温会导致池塘溶氧饱和度降低,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水温升高增加了鱼体对溶氧的加快消耗,同时降低鱼类对溶氧的利用率。因此,为了水生动物避免因温度高溶氧低造成缺氧死鱼事故发生,建议晚上必须开机增氧,至少从半夜至天亮开机不停,方保养鱼平安过夏。

三、高温引发有害藻类泛滥

鱼塘水温热怎么办

藻类是池塘溶氧最主要的贡献者(高达70%-80%),池塘藻类的演替节律和水温关系密切;随着水温增高,藻类会朝着“硅藻→绿藻(或隐藻/甲藻)→蓝藻(或裸藻)”的方向演替。

(蓝藻)

有害藻(比如蓝藻、裸藻、甲藻)由于更耐高温,加上有鞭毛(甲藻、裸藻)或假空泡(蓝藻)等独特生理结构,使得其适应能力远优于有益藻(硅藻、绿藻),导致池塘出现暴发;同时,高温也会加速藻类死亡,导致池塘倒藻,释放毒素,大量消耗溶氧,危害养殖安全。

(数据引自:谭啸等,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9,29(6),578-582。图源:海大农牧)

(裸藻)

当蓝藻、裸藻暴发时,可以使用蓝藻分解药物、硫氰酸红霉素、聚合氯化铝等药品杀灭。

四、高温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鱼类的摄食强度和水温、溶氧关系密切,当水温在25℃以上未超过30℃时,这个温度阶段最适宜于水生动物的生存。摄食强度和溶氧水平显著相关,溶氧越高,摄食强度越大。当水温超过30℃以后,摄食强度反而出现下降,说明水温已经超过鱼类最适水平,成为限制鱼类摄食强度的最主要因子。这和我们人类在三伏天的生理状态差不多,天热心烦,食欲不佳。

(数据引自:李思发等,鲢鳙草鱼摄食节律和摄食率的初步研究,水产学报,1980,275-283。图源:海大农牧)

水温升高后鱼的体温也会升高,而消化酶的活性与体温高度相关,当水温超出最适范围后,如高于32℃以上时,消化酶活性会快速下降,随之饲料消化率也会下降。所以,在高温持续时,鱼料的蛋白含量指标可以适当降低一点,并且不能喂得过多,草食性鱼类还应兼喂一些青草,尤如我们人类在大热天时吃点稀饭,少吃肉多吃蔬菜一样,生活清淡一些,更宜于渡过难耐的热天时节。

五、高温引发的鱼病

一般的养殖水温不能超过33℃,最多不能超过35℃。如果长期处于高温天气,或者伏天时养殖水体过浅时,上层水在白天午后可以达到30多度乃至40度的水温,鱼类长期生活在极限高水温和水质不良的水体中,加上早晚温差大,容易发生类似于"中暑"的严重不适。一般情况下,就常规鱼来说,高温时节鱼病主要有寄生虫和败血症最为常见。

寄生虫以指环虫、车轮虫、三代虫、斜管虫、锚头蚤、中华蚤为多见,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和专用杀虫药1-2次即可。

败血症多暴发于高温时节,特别是上层鱼的白鲢花鲢,因直接生活于水体上层,虽然溶氧足但水温超高,更容易引发"中暑"性质的败血症。可以采用:混杀特安或混杀安,ABS暴血停,腐血康,蛋氨酸碘和内服清热解毒药物,联合疗程治疗。

另外,加州鲈看似常温广温性鱼类,实则鲈鱼并不适宜于高温,利低不宜高。鲈鱼在伏天热季不适合露天浅水养殖,比如浅水塘、水槽循环水养殖等,因为水体没有冷热分层,整体都是温度高的同温水,也就是说,在热天时节必须要给鲈鱼考虑低温水层以利"避暑",否则会患发鱼病,比如:诺卡氏菌病、弹状病毒病和虹彩病毒病等。

三、高温天气的养殖管理

1.增氧:高温天气时开机增氧是必须工作,有助于整个池塘的物质循环,避免缺氧泛池情况的发生。

2.改底调水:高温天气时鱼吃得多粪便也多,池底有机质快速发酵后引起“底热”状况。因此,改底工作不能少,以半月改底一次为好,不宜过勤,以免破坏正常的水生态系统。另外,在高温又缺氧之际,亚硝酸盐很容易超标,值得重视和消解。

3.补水稳水:由于高温季节池塘物质循环加快,残饵粪便多,有害藻增多,亚硝酸盐、氨氮等居高不下,天热水份挥发又快,因此,有水源的加水,有渗漏的堵漏,加深水位,改善水环境,提升溶氧量。

4.减料投喂: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而消化、生长跟水温也是密切相关。高温天气时,鱼的食量也大,但容易产生消化吸收不理想,会加重肝胆负担,发生肝胆综合症的风险比较高,因此,建议在高温阶段不要超过2.0%的投饵率为宜。不要以为吃得多长得快,一旦发病,吃得多死得更快。

5.改变投喂时间:中午至半下午时分,表层水温很高,一般的温水性鱼类无法忍受,若在此时投喂,鱼会极不情愿到水面吃食,因此,在中午以前和傍晚日落以后喂料,目的是避开水温最高的时间段,较为适当。

6.降温:尽最大努力加满水位,可以通过换水加水,特别是加注地下井水、或山泉水、或水库底层冷浸水的低温水加注方式来降低水温,还可以水面种植水草,搭棚遮光。另外,还有小水体添加适量冰砖、液态氧,瘦水池使用尿素等可降温物品。

7.保健内服:拌料投喂保肝利胆,清热解毒药物,加强鱼体肝肠功能,提升鱼体体质和消化吸收能力。还可以使用清热解暑药物比如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十滴水20-50毫升拌料投喂。

鱼塘夏天可用什么方法防止鱼死,夏天高热,鱼塘鱼死亡厉害啊。

8月6日,湖南岳阳高温天气持续,鱼塘水温超过45度,鱼塘主人怕温度太高会导致鱼死亡,于是花了100块钱买冰块给鱼塘降温。该男子说他的池塘里面养的是黑鱼苗,温度太高会导致鱼死亡,他猜想着人在热的时候也会想吃冰棍雪糕或者吹空调等方式来降温,然后就扔点冰块在鱼塘里试一下。

夏季鱼塘水温太高对鱼类有何危害?

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对鱼类的摄食强度有很大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时对鱼类摄食强度有显著促进作用。水温降低,鱼体代谢水平也随之降低,导致食欲减退,生长受阻。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水中的溶氧量其实也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在低压闷热天气。 水体溶氧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硝化细菌的活跃度。硝化细菌是好氧菌,如果水体中含氧量太低,那么会造成硝化细菌活跃度下降,直接影响鱼缸中的有害物质的分解 。

水温过高严重影响鱼类正常的新陈代谢,会影响鱼类耗氧量和体内酶的活性,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小觑的。高温会让鱼的新陈代谢加快,而新陈代谢加快又意味着鱼需要更多的氧气。如果这时候不能有效地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就会出现鱼浮头等缺氧的表现。

水温过高还会造成水质急速败坏,耗氧性腐蚀生菌繁殖,酵素水中氨氮含量升高,由于氨氮毒数强弱与水温呈非线性正比关系,如果水温升高氨氮毒素加强,对水中鱼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害。

总的来说:水温过高出现骤变时,鱼类的新陈代谢紊乱,血液pH值需要重新调整电解质,体液阻碍会出现痉挛,呼吸急促,焦躁不安的现象。

 

下雨天鱼塘水为什么会发热?

夏天主要死的是白琏,有增氧泵的电费,不如给鱼塘加水,水温越低越好,出水管要长,放到鱼塘中间,在鱼塘边上种上一点树,在鱼塘内种上一点水草,给鱼塘降温,要想鱼长得快,水温在15-30度比较理想,因为随作水的温度上升,水中的氧气越来越低,

这是因为温差的原因导致的 。下雨天的时候,鱼塘池面的温度变低,而鱼塘水内的温度较高,由于两种温度不均,造成池水蒸发,形成大量水汽飘散在水塘上空,也就是起雾现象。 阴雨天对鱼塘的影响: 1、长期阴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表现为难肥水、水体透明度大 2、气温气压不同的缘故 。